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潜心技术研发—— 船用电机两度装配国产大型邮轮

□本报记者董天力本报通讯员宋钊铭

8月29日,在位于天衢新区的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生产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机械臂精准执行嵌线、绕线工序,智能测试台的指示灯闪烁间,一台台船用电机正接受出厂前的最终检测。这些电机即将装配远洋船舶或海工平台,为高精度设备提供核心动力支持。

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近60年的创新发展,现已拥有涵盖船用电机、海工装备电机、风电电机等2000多种产品,发展成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5%的船用电机制造重点企业。

技术突破,是恒力电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2023年11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其动力系统中多台电机来自恒力。而随后承接的“爱达·花城号”国产大型邮轮关键动力任务,则对恒力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电机空间压缩约15%,功率反增10%。恒力技术团队迎难而上,通过三维设计与仿真计算,创新推出混合冷却方案,最终在更小体积内实现更高功率密度和运行稳定性。与同功率传统电机相比,重量和体积减少约60%,综合能效提升20%,该项技术获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认定。

今年3月,恒力电机自主研发的3MW级船用三相永磁轴带发电机获得中国船级社(CCS)型式认可证书,这是国内该功率等级产品的首张认证。“它为现有船舶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绿色升级方案。”恒力电机动装事业部副总侯昭霆表示。实际测试表明,加装该设备可显著减少对柴油发电机组的依赖,整船燃油成本可节省4%至10%。

恒力电机并未止步于船舶领域。面对海上风电的高盐雾、强腐蚀环境,研发团队通过1440小时的耐腐蚀材料验证,最终攻克防腐难题,成功拓展海工装备和风电电机市场。如今,其产品已出口英国、日本、韩国等10余个国家,成为国际市场上备受认可的中国品牌。

近年来,企业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公司总经理方正介绍,他们以数智化、绿色化为转型方向,构建“三层一体化”智能制造体系,覆盖从基础设施到智能装备的全链条。在绿色生产方面,新增光伏发电系统,覆盖面积68000平方米,光伏发电占公司总用电量80%。同时,通过对喷漆线等产污环节的彻底改造,实现废气高标准净化与漆渣规范处置。

创新离不开持续的资源投入。连续三年,恒力电机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5%,拥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高端研发平台,并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截至目前,公司拥有知识产权127项,其中获得发明专利2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26项。

在德州高端装备产业链的发展蓝图中,恒力电机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链上骨干企业,公司先后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

展望未来,方正表示,节能减排和智能控制是船用电机发展的核心,随着氢燃料电池、太阳能等新能源在船舶领域的应用,恒力电机正积极协同相关技术,布局更加清洁、高效的船舶动力系统。在国际市场,公司计划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渠道建设,建立海外仓库与售后服务中心,逐步提升自有品牌的影响力,力争5年内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10%。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