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面粉:从粮田“链”通餐桌

速冻食品生产线8月量产,打通“粮头食尾”最后一步——发达面粉:从粮田“链”通餐桌

□本报记者 张双双 本报通讯员 邓美平

今年8月,对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意义重大:精心筹备的速冻食品加工车间将在夏津厂区正式量产。“试产已经通过,口感、味道很不错,各食品安全参数高于国家标准,计划本月下旬开工投产。”公司产品总监孙金峰介绍,从小麦到面粉,发达做了30年,如今他们开辟新赛道,踏上了新征程。

8月1日,在发达面粉速冻食品车间,记者透过参观通道的玻璃,可以看到速冻水饺、速冻油条等产品生产线已准备就绪,输送管道连接起面粉车间与食品生产线,成为串联起粮食加工与食品生产的关键纽带。

从“磨面”延链至生产速冻食品,自家生产的面粉通过管道送至食品车间,有3个好处——提高效率、减少人为操作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节约成本。孙金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发达面粉的小麦出粉率为70%,日加工能力10000吨,按照规划,将来食品加工要占到集团40%的产能。“按照当下的产能,封闭式输送系统每天能节约小麦上万斤。”他说。

这样的管道遍布发达面粉各生产车间,从小麦原粮输送、筛选到面粉加工亦是如此。每年麦收季,农户通过“发达原粮”微信小程序提前预约,到厂后检测、称重、卸车均为自动化设备操作,一气呵成。原粮进入筛选机器也是通过大型管道,几道色选工序下来已是高品质净粮。

发达面粉从小作坊起步,历经30年“蝶变”,一步步跻身为中国粮食加工业十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集团已在省内布局9家子公司。2024年,集团走出山东,在广东佛山成立了一家公司,市场范围不断延伸。

这样大范围建厂投入自然不菲,发达之所以如此布局,“就地取材”带来的低粮损是原因之一,品质是重中之重。“同一地市、同一品种的小麦内在品质也不一样,有的蛋白质高一些,有的淀粉含量高,比如夏津小麦筋力强,适合做馒头;平原小麦则细腻柔和,更适合做水饺。”孙金峰对不同产地的小麦品质非常熟悉,他继续解释道,佛山建厂则是看重当地兴盛的国际贸易,以便进口优质小麦制作吐司面包。

在每个公司所在地,发达面粉都与当地农户签订小麦种植协议,现已有20多万户农民成为企业的“原料商”。目前,发达正在内蒙古、新疆规划自己的农场,将“粮头”进一步向前推动。

在发达面粉现代化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在智能系统操控下,小麦从管道一端进入,不同淀粉、蛋白质含量的小麦会进入不同管口,经过制粉设备加工,从管道另一端出来时,已是各种面粉成品。目前,公司已拥有14大类1600多个单品。

这些工序的顺畅运行,除依赖先进的生产设备外,公司近几年自主设计的智能数据采集模块也发挥了大作用,尤其是AI技术的运用,让整个生产系统进一步重构。“以往生产环节的信息传递靠口头、纸质单据传递,效率低、时效性差,还易出错。”公司数智创新中心总经理杨晓哲介绍,数据采集模块能收集所有机器设备实时生产参数,并根据数据分析生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备及时优化。

企业在延链的同时,不断强链。在拳头产品研发上,公司组建了百余人的研发团队,每年拿出数千万元用于研发。近两年来,120多个新产品相继推出。针对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研发出高蛋白、高纤维面粉,其中高蛋白面粉通过工艺突破提取麦麸糊粉层精华,填补了市场空白。

“接下来,我们在开发面粉新产品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对速冻面食特色产品的研发,不断提升面食产品的销售占比,利用自身原料和销售渠道优势,开拓更广阔市场。”公司总经理苏学明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