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张丽娜 通讯员王晓军
2024年3月13日,林芳(化名)被查出8毫米的肺结节。“体检中心的医生让去专科医院好好查查,我当时瞬间慌了神,感觉呼吸都不自觉沉重起来。”林芳回忆,第二天,她就带着影像资料走进了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诊室。
医院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中危”判定更是让她忧心忡忡。“不用太担心,有些结节是炎症引起的,先消炎观察,平时注意均衡饮食,适量做一些运动,3个月后来复查看结节是否有变化。”胸外科主任张瑞的话让她稍感宽慰。
那段时间,林芳成了“养生专家”:清晨六点绕着小区慢跑,餐桌上变着花样的各种荤素搭配,甚至把用了十年的炒锅换成无烟款。“总得做点什么对抗这个‘不速之客’。”林芳说。
3个月后的复查,结节大小没有变化,林芳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没变化就是最好的信号,但需要定期随诊。”张瑞叮嘱。
2025年2月的一次随诊检查,结节悄悄长到了1厘米。“这个大小……是不是很危险?”林芳不安地问道。“一般来说,肺结节增大或变实,恶性风险会升高。”张瑞耐心地解释道,“这时我们需要做个选择题:是继续观察它的变化,还是及早切除隐患?”尽管身体毫无不适,林芳却在深夜辗转难眠,最终决定尽早切除。第二天,她找到张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随后,张瑞团队利用肺部三维重建技术并在术前进行肺结节CT引导下穿刺定位术,然后进行了精准的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既保证了病变的彻底切除,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肺组织。手术很顺利,术后第一天下午林芳即可下床站立,一周后出院。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证实,切除的肺部结节为早期肺癌,但得益于遵循了“早筛、早诊、早治”原则,林芳的病灶在早期就被彻底切除干净,后期不需要做放化疗,定期复查即可。
如今,林芳能正常工作、生活。她的经历也提醒大家要重视自身身体健康,做到尽早筛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信号;做到早诊断,发现异常信号后,及时通过专业的医疗手段明确疾病性质、分期及病因;做到早治疗,根据诊断结果,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