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构建特色实践育人体系 打造“可触摸的思政课堂”

红领巾宣讲员给研学学生讲解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先辈的故事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陈锟 通讯员高錾)近日,德州市教育局“行走的思政课”及“爱家乡宁津”子品牌启动仪式在宁津县举行。此次活动由德州市教育局主办,各县市区教育系统分管负责人及学校代表共200余人参加。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特色,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通过沉浸式研学引导青少年读懂家乡、热爱家乡,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注入鲜活力量。

自2024年6月“爱家乡宁津”品牌创建以来,宁津县以家乡文化为育人载体,累计开展红色寻访、非遗体验、产业实践等研学活动50余场,覆盖学生超6万人次。活动中,小学生们走进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聆听革命故事,感悟忠诚与信念;中学生在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智能实训基地操作机械手臂,触摸“智造未来”的科技脉动;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授陶艺、剪纸技艺,让传统技艺焕发青春活力。多元实践场景下,青少年在行走中厚植家国情怀,将“知家乡”升华为“爱家乡”。

围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宁津县构建起层次分明的实践育人体系,从崔杨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沉浸式红色课堂,到王世英村现代养殖基地的乡村振兴见学,再到《宁津蟋蟀·杂技寻根探秘》的非遗探源课程,一条条研学路线串联起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小学生以乡土认知为起点,中学阶段融入职业理想启蒙,两天深度研学则涵盖红色基因、产业创新与艺术传承,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闭环。

这一创新实践与德州市“大思政课”建设同频共振。2024年5月,德州日报社与市教育局联合推出“爱家乡德州”主题思政课活动,通过运河文化讲堂、古城探访、企业研学等形式,吸引全市837所中小学84万余名学生线上线下参与。德州市实验小学学生以“运河故事”“德州扒鸡”为题进行演讲,市政协专家现场互动授课,活动经验被“学习强国”平台推广。

“思政课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行走’的形式让教育回归生活、回归实践。”德州市教育局四级调研员姚宏勇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宁津县通过整合红色基地、非遗工坊、智能工厂等社会资源,打造出“可触摸的思政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文化根脉、激发报国志向。宁津县副县长刘汉章向全市学子发出邀约:“期待青少年走进宁津,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为建设美丽家乡贡献智慧与力量。”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