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民主实践

插图:本报记者纪晓

    10年来,我市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农民群众享有充分的选举权和决策权,夏津县宋楼镇后王沟村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
    日前,两条柏油街道铺进夏津县宋楼镇后王沟村,结束了该村街道坑坑洼洼的历史。
    今年6月,因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后王沟村的集体机动地有14亩被征用,村集体因此得到41万元的征地补偿款。如何使用这笔钱?后王沟村党支部书记张金海说:“村集体的钱怎么花,群众说了算。 ”
    7月初,该村先后两次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最终就如何使用这笔钱达成一致:村里总长2公里的两条主街坑坑洼洼,雨天泥泞难行,就用这笔钱修路。同时,村民没有文化活动场所,用剩下的钱建一处文化大院。
    为把这笔钱管好、用好,村里又先后召开了两次党员会,确定成立由 9人组成的修路领导小组。在这个小组里,有党员干部,有普通群众代表,还有德高望重的长辈,他们共同担负起监督的作用:每花一分钱都记在专用的账簿上,并把账目及时向群众公开。群众代表张和平说:“这笔钱花得明明白白! ”
    “修路花了26万元,现在我们正在计划建文化大院。和修路一样,建文化大院也将实行透明账目。 ”张金海表示。
    村民李兆兵也感慨地说:“早些年,村干部都是任命,而如今都是村民选出来的;以前没有村务党务公开栏,而今一月一张榜,大事小情都公布得明明白白;以前村里的钱用在哪里、怎么用,都是干部商量着办,而今村里花钱都是群众说了算。 ”
    10年来,我市探索推行了村委会公推直选、农村党支部“两推一选”,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候选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当选须先过群众信任关,将话语权、选举权交给党员群众,实现了由能人治村向民主治村的转变。
    同时,我市各级完善各项基层民主管理制度,规定对涉及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所得收益使用、重大财务支出、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规划及经费筹集、村规民约修订等事项,必须让党员群众参与决策,并建立村务党务监督机制,确保决策事项落实到位。□本报记者 杨德林 本报通讯员 董玉龙 滕儒训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