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产业之火燎原——武城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今年1至4月,武城县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1.4%,增幅列全市第二,地税收入保持47.1%的高速增长。武城县以工业立县为目标、以财源建设为重点,连续两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位居全市前列,成为全市财源建设的一大亮点。

大产业:“上下左右”凸显聚集效应

 “只有培植大产业、做强大企业,才能扭住经济快速发展的牛鼻子。 ”武城县委书记王立来认为。

 认清优势,聚点为线,合线为链,织链为面,把同一产业的企业聚集起来、增强核心竞争力,是武城县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在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玻璃钢及新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上,武城县一是着力发展 “上下经济”,即延伸上下游产品路径、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二是发展“左右经济”,即以辐射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为“产业源”,内引外联,纵抓产业链条延伸,横抓产业组群集聚。

 在“上下经济”的引领下,棉花产业实现了大升级。该县扶持企业配套建设了棉花购销加工、棉纺、印染、制衣等配套项目。目前,全县棉纺织企业发展到300多家,拥有纱锭200多万枚。

 在“左右经济”的促动下,该县确定了古贝春、玲珑轮胎、水星三大立县企业和20家骨干企业、27家成长型企业,大力推进 “创业手牵手,帮扶一加一”活动,确保今年至少有1家企业纳税实现过亿元,新增5家企业纳税过千万元。

大招商:构建主导产业“筋脉”

 “武城是全国第一个玻璃钢县,投资这里是公司深思熟虑的结果。”山东玲珑集团董事长王锋谈到总投资108亿元的玲珑轮胎项目为何落户武城时这样说。

 玲珑轮胎项目的落户,不仅能培育产业龙头、做大武城的“财政蛋糕”,相关的产业链条也得以延伸和升级。水星、龙祥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针对玲珑轮胎的配件需求,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项目的落户,不仅让汽车零部件产业看到商机,物流、包装、餐饮等行业也找到了机遇,使物流配送、电子信息、服务外包、餐饮等现代服务业体系渐趋完善。除玲珑轮胎项目外,投资50亿元的古贝春 “一城一园一基地”项目、投资22亿元的中央空调产业园、投资6.7亿元的地源热泵生产基地、投资3.2亿元的科莱中央空调主机生产项目等纷纷落户。

 该县在招商过程中,摒弃“挖到篮里就是菜”的观念,精挑细选能有效对接当地产业集群的项目。去年以来,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0余个,其中八成是传统优势产业的关联项目,投资额300多亿元。

 同时,该县利用在外业务员众多的优势,深入实施人才回归、资金回流、创业回乡工程,目前已有40多名在外企业家准备回乡创业,总投资可突破100亿元。

大服务:打造跨越赶超“武城速度”

 武城县县长王胜强表示,今年要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力争达到35%,确保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拼政策、拼资源的层面上,只有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做文章,以优良的环境吸引项目,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沃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王胜强说。

 该县积极开展以“严肃态度、严正公开、严明纪律、严密监督、严格考核、严厉问责,治理政务环境、治理检查环境、治理道路环境、治理企业周边环境,实现企业、群众、服务对象三满意”为主要内容的“六严四治三满意”活动,确立了镇街工作看增量、看发展、看财政收入;农村工作看稳定、看增收、看两区同建;部门工作看服务、看争取支持、看在全市的名次变化;企业看增资扩股、看科技创新、看财政贡献;重点工作看速度、看变化、看成效;党员干部看精神面貌、看解放思想、看工作成绩的“三看”标准。

 同时,大力实施百项重点项目攻坚工程,全县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让项目审批效率最大化,创造了“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武城速度”。

 今年1至4月,武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9.3亿元,同比增长30.3%;民营经济营业收入达 165.6亿元,同比增长23.6%。

□本报特约记者 王召华 本报通讯员 王玉磊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