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勇—— 研发消防器材 角逐国际市场

省劳动模范、宁津美华工业有限公司技术员张立勇——

研发消防器材 角逐国际市场

▲张立勇查看检测数据。记者郭庆萍摄

□本报记者郭庆萍刘臻本报通讯员李文娟张圣祺

4月29日,刚刚获评省劳动模范的张立勇正带领团队研发消防控制阀——雨淋阀,一旦成功,将打破欧美技术垄断,每年为公司增收2亿元左右。

张立勇今年46岁,1999年进入宁津美华工业有限公司,从一名组装钳工逐步成长为骨干研发人员,他设计开发的消防蝶阀、消防栓等产品,出口英国、法国、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企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作出了突出贡献。张立勇先后获评“德州市劳动模范”“齐鲁工匠”“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

工作20多年来,张立勇在科研道路上,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2012年,美华公司计划从制造工业阀转型生产消防阀。公司董事长崔书生介绍,美国消防协会FM/UL双认证是消防行业全球最高标准认证,拿到它,相当于拿到全球市场的“通行证”。

面对这个目标,当时企业内的不少老技术员都认为这是天方夜谭。因为FM/UL双认证标准极其严格,比如压力指标,消防蝶阀密封压力要达到4.2MPa,瞬间压力要达到6.3MPa,而当时国内生产的普通蝶阀密封压力最高只有2.5MPa。

“立勇,你能不能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崔书生问。

没有犹豫,张立勇一口应了下来,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此后,研发便占据了他所有的时间,查资料、做实验,一连十几天在车间观察和思考限制普通蝶阀压力的原因。

“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张立勇向其他技术员打气。他带队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实验测试,其间经历4次大的方案调整,3万余次的失败。最终历时1年9个月,通过在阀板上包一层橡胶、改变密封过盈量等措施,最终解决了产品承压小的问题,成本还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通过耐久性、冷冻等40余项测试后,这一消防蝶阀顺利通过FM/UL双认证。产品一经问世,就得到美国、南非等地客商抛来的“橄榄枝”。

美华公司也成为行业黑马,拿到4个第一:第一个通过FM/UL双认证、取得双认证用时最短、第一个完成双认证消防蝶阀的量产、出口量在国内同行业中居第一。

潜心研发多款产品获国家专利

作为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实验、批量生产跟踪人员,张立勇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他没有止步于试验的成功,为了将产品各项参数调整到最佳状态,依然不停做着试验,经常加班到深夜,只是为了第一时间拿到测试结果。

美国一家企业提出采用球阀设计蝶阀的理念,张立勇受此启发,改进了双偏心高性能蝶阀、双偏心防火高温蝶阀,分别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山东省中小企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双偏心高性能系列蝶阀可广泛应用于高温、高压、腐蚀等液体或气体介质的输送管路上,填补了国内高性能阀门的空白。

自此,张立勇的视野和设计思路更加开阔了,由他设计的消防栓,扭矩值非常小,一个10岁孩子就能轻松打开,该消防阀也获得了FM/UL双认证。

在消防器材新品研发中,张立勇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国际专利1项。

做好“传帮带”打造高素质研发团队

“消防器材生产行业专利意识极强,谁先研发出产品并获得专利,谁就在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张立勇说。

作为一家外贸出口企业,美华公司生产的商品主要竞争高端消防产品领域。“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产品必须要掌握关键技术。我们当下正在研发的新一代高端消防阀也是奔着通过FM/UL双认证去的,我们有信心在同行业中再创第一。”张立勇说。

实现创新赶超,仅凭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2019年,在宁津县总工会的扶持下,张立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他把工作室当成思想交流的平台、职业专项教育的新高地,将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员工。4年来,工作室培养出了15名技师、2名高级技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张立勇敢想敢干、善于钻研,激励了其他研发人员共同努力、勇争一流,有这样不畏艰难、勇当先锋的高素质研发团队,我们一定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崔书生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