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在生命终点

姜立夫妇、姜远夫妇为客户挑选寿衣

姜立(右)与姜远兄弟俩商讨业务

冯群(右)带领团队每天将店面打理得井井有条

口述 殡仪师 姜立 冯群 整理文/图本报记者 芦瑞瑞 刘振兴

前不久,我们帮忙操办一场丧事,中午逝者家属在德城区一家饭店二楼设了宴席,我们到饭店门口时,被服务员拦在门外。

他上下打量,看我们穿着黑色工装,胸口处别着姜氏兄弟生命礼仪服务有限公司的名牌,便说:“把外套脱下来再进去,一楼正在办喜宴。”

我们配合了他,但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从事殡葬工作,在大家眼中显得有点“另类”,但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我们始终抱着一个念头:尽最大努力,让逝者安详地走,让家人得到一份慰藉。

兄弟一心,其利断金

我是姜立,今年41岁,弟弟姜远37岁。熟悉的人都叫我们兄弟俩大姜、小姜。我们一块学艺,一块创业,哥俩感情好得跟一个人一样。

小时候,父母开了一家寿衣店,批发寿衣寿布,生意做得很红火。

长大以后,我跟姜远经常一起去德州市立医院太平间送寿衣。当时太平间有一名老技师,他常年一个人守在那,里面特别安静,连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见。为逝者缝合时,经常需要侧一侧抬一抬,老技师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哥俩就搭把手。就这样,我们跟着老技师学会了一些缝合修复手艺。

寿衣生意越做越大,有些亲戚朋友办丧事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流程或者缺少物件的时候,就到我们店里来咨询。

为了更专业地为逝者服务,我们决定开拓丧葬业务。先在当地找了一位很权威的师傅,跟他学习丧葬过程中涉及的各种知识。紧接着,又到东北系统深入地学习了一年遗体修复技术,考取了殡仪服务人员从业资格证,注册成立了姜氏兄弟生命礼仪服务有限公司。

缝合修复的手艺学起来不容易,每位逝者受伤的部位不同,对应的缝合方法不同,使用的修复工具也不一样。为了找到合适的工具,我们把市面上的针线买了个遍,更换了上百个品种。因为年轻好学,能静下心来钻研,很快掌握了缝合修复手法。

很多人一开始接触逝者,心里难免害怕,但我们兄弟俩从始至终没有过恐惧心理,要说害怕,就是怕修复得不好,家属不满意。

因为有技术、操办得体,久而久之,有白事,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找大姜、小姜。此后,我们每年都会定期进修,学习最新知识。

兄弟一心,其利断金。不管碰到什么事,我们哥俩有商有量,特别默契。我急躁时,他替我缓和一下,他犹豫不决时,我给他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重大的事故现场,我们通常一块过去,寻找最合适的修复方案;听到一些刺耳的话或遇到刺眼的目光时,我们互相宽宽心……一路走来,这份手足情义,让我们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

最忙的时候,72小时

没合眼

两年前,我们经历了从业以来最复杂的一场遗体修复手术。

一辆私家车和一辆大货车相撞,私家车司机当场遇难。逝者血肉模糊,身体、面部损毁严重,家属到殡仪馆辨认,完全无法分辨。

跟家属要了死者生前的照片,我们兄弟俩还有其他两位修复专家,4个人忙了12个小时,一针一线完成遗体修复。

第二天,家属前来辨认的时候,一下就认出了自己的亲人。他们跪下道谢,感谢我们帮他们“找回”了亲人。

家属的认可,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为了留住生命最后的尊严,20多年来,我们每天不敢有丝毫懈怠。

不分白天黑夜,全年无休是工作常态。最忙的时候,我们连续72小时没有合眼。当时,刚刚完成一台8小时的大型缝合手术,累得筋疲力尽。收拾好东西,开车回去的路上,电话响了,只能强打精神,奔赴下一家。连着进行完4台缝合手术后,困得站着都能睡着。可那时,电话又响了,心想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工作了,但逝者家属执意相托,我们还是答应了,到了殡仪馆,在卫生间用冷水洗了几把脸,继续为逝者服务。

大年三十晚上,饺子刚端上桌,电话响了,马上就得过去;和朋友吃饭,爽约是常态,朋友们也习以为常了。

干一行爱一行,是我们的职业操守,更是对生命的敬畏。

姜氏兄弟生命礼仪服务有限公司提供仪容修复、净身穿衣、灵车接运、布置灵堂、礼仪服务、遗体告别、火化入盒、骨灰安葬等一条龙服务。我和姜远主要负

责仪容修复,其他的工作主要由我妻

子冯群和姜远的妻子张东东负责。

名利、成败,在鲜活的生命面前微不足道

我是冯群,和丈夫同岁,算是青梅竹马,风里雨里10多年,一直夫唱妇随。张东东和姜远结婚以前,在事业单位工作,因为公司人手不足,辞去了工作,加入了我们的团队。一家人同心同向,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同一份事业。我们每天都在告别,总有一些瞬间在心里掀起波澜。

去年,我们为一位50多岁的女士办了葬礼。她和丈夫结婚后,生了个儿子,一家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33岁那年,她患病成为植物人,卧床20多年,丈夫没有嫌弃她,每天陪她聊天,讲讲工作和生活上的事,为她雇了24小时保姆,把她收拾得干净清爽。离世时,她丈夫和儿子到店里为她挑选了一件时髦又精致的红色寿衣。她年轻时很漂亮,我们用了粉底、胭脂、眼影、唇彩,尽可能还原她美丽的容貌。追悼会现场,播放了她最喜欢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还有一位因脑溢血猝然离世的男士,他的妻子让我们备受感动。公婆住在德城区,她和丈夫因为工作原因,一直住在武城。她丈夫是独子,去世后,公婆痛不欲生。老两口吃饭很不在意,有上顿剩的菜汤,用开水一冲,泡个馒头,就把一顿饭对付过去了。后来,她就每天晚上下班后去公婆家吃饭,她一去,老人心里有了盼头,每次都会炒几个菜。吃完饭,收拾完卫生,她再回家。慢慢地,老人脸上又有了笑容。

我们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有一年,因为家族性肝癌,一位50多岁的女士,1年内她的老伴儿和两个孩子相继离世,一家人只剩下了她自己,我们见到她时,她神情空洞,没流一滴眼泪;有一年,一位男士在医院照顾患病的父亲,父亲离世不足3个小时,他因连续熬夜,突发脑溢血,随之而去……

有时会遇到一些家庭因为分遗产在灵堂前大吵大闹,子女们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动起手来。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办理丧事的时候,最好先搁置这些纠纷,才是对逝者的尊重。

每年,我们都会接触因车祸丧生的人,发生事故的地点十字路口居多,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我们还碰到过青少年跳楼自杀的,也呼吁学校和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酸甜苦辣是生活,热气腾腾是人生。名利、成败,在鲜活的生命面前,微不足道。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