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疾控中心:全力构筑疫情防控钢铁屏障

24小时高效运转的疫情防控“指挥中枢”

抽丝剥茧追踪疫情的“侦查员”

活跃一线的战斗“宣传队”

敢打必胜的战斗“联勤部”

负重逆行直面病毒的“检验战士”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全国各级疾控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是一次大考。在德州战“疫”中,德州市疾控系统是如何应战的?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德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走进市疾控中心,记者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紧张、忙碌而又高效、有序。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德州市疾控系统的每名干部职工都是冲锋一线的勇士,他们中有直面病毒拼杀的“战士”,有循迹追踪疫情的“侦查员”,有战地“宣传队”,还有疫情“终结者”和战斗“联勤部”。他们各司其职,迎“疫”而战,共同构筑起防控疫情的钢铁屏障。

跟病毒“抢时间” 争分夺秒的检验战场

2月10日上午9点,记者在位于德州市疾控中心检验楼二楼的病毒检测实验室,看到刚刚结束一夜工作的王国强。他满脸的疲惫,双眼布满血丝,眼眶旁有一圈深深的佩戴护目镜留下的勒痕,头发一绺一绺被汗水浸湿,紧贴在头皮上,一身衣服更是被汗水浸透。王国强是市疾控中心病毒检测实验室主任,更是全省疾控系统病毒检测专业的骨干,曾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技术比武,在全省实验室检测技术手把手培训班上当过老师,2019年被评为“德州好医生”。

王国强瘫坐在椅子上,喘了几口气,灌上几口水,接着说,实验人员有3个显著特点:

实验前不敢喝水,吃饭的时候不敢喝汤——怕上厕所,因为防护物资紧缺,如果因为上厕所而废掉一套防护服就太浪费了。

印记明显——厚重的防护服穿上就是五六个小时,护目镜、N95医用口罩卡在脸上会留下深深的痕迹,时间长了甚至会红肿、破溃。

熬夜是常态——疫情来临前,每天18点以后就不接收样本了,因为接下来是实验室的消毒、清理时间。但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尽早确定病例是否被感染,避免疫情扩散,大家都是随时来样随时上实验台,一干一个通宵也是常事。

据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董健介绍,市疾控中心的PCR实验室是目前我市唯一开展新冠肺炎病原体检测的实验室,全市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样本都会按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运输流程,由专人专车运送至市疾控中心病毒实验室进行检测。

市疾控中心检测新冠病毒的团队共5名实验人员,24小时不间断开展工作。理想状态4个小时就能完成一批检测,但现在紧急情况特别多,有时候前一批样本刚开始做,后一批新样本又来了。原本按批次检测的样本成了接续检测,常常需要六七个小时才能完成一轮样本检测,检测完成后还要就地对实验废物进行1个多小时的高温高压消毒处理,一个班下来就是八九个小时。

一说起工作中的感人细节,一向坚强能干的董健总会泪目。曾在全国技能比武中夺过奖、业务精湛的“精英战士”徐北霜,把孩子推给年迈的婆婆,从疫情开始至今一直战斗在检测一线,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她也是在实验台上度过的;入职1年多的小伙子刘维超,累了,就“全副武装”靠在实验室门口休息一会,得知需要派员支援湖北时他主动请战,当天赶赴湖北黄冈,婚期也为此一推再推;性格腼腆、外表柔弱的邓硕,穿上防护服就是英勇无比的“女汉子”;凌晨2点,眼睛睁不开的“新娘子”张亚楠,仍在坚守等候统计反馈检测结果。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作为实验室检测团队的领队,董健是这个团队里年龄最大、坚守时间最长、唯一没有轮岗换过班的人。

从接到病例样本到“一锤定音”判定结果,高效率检测的背后是检测人员高强度的工作、艰辛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他们殊死较量的是从病毒感染者或“高危”疑似感染者身上采集的痰液、鼻咽拭子,支气管灌洗液等病毒最集中的样本,他们是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与病毒距离最近的人,是战“疫”中的“隐秘战士”,是真的勇士!

随“疫”而动 抽丝剥茧追查病例及密切接触者

2月5日凌晨,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应急指挥部接到实验室检测结果反馈:“某地送检的3例疑似病例样本,检测结果都是阳性! ”

疫情就是命令!指挥部里疫情监测组、密切接触者管理组立即进入到紧张应急工作状态。负责疫情监测的郭威、崔永彪、尹胜利紧盯着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眼睛酸了揉一揉,实在睁不开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会儿。新冠肺炎的病例报告有着严格的时限要求,哪怕是凌晨三四点,只要有报告,他们就赶紧审核,保证报告信息及时、准确。同时他们还要密切关注全国、全省、全市疫情信息,为疫情防控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负责密切接触者管理的王冬梅、杨卫红、邹朝双立即登记汇总病例密切接触者信息,梳理分析密切接触者信息资料,指导各县市区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对于应当纳入管理但又不在我市的密切接触者,于浩、郭明孝两位同志负责向其所在地疾控中心发出协查通报,第一时间将其纳入当地管理。对于聚集性疫情或情况比较复杂的疫点,市疾控中心会安排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疫情发生地,协同县市区疾控中心一起开展工作。

整个指挥部就像战时“司令部”一样,高速运转,快速行动,指挥若定。一道道行动指令破空而出,一支支专业防控队伍火速出击,奔赴疫情现场。武城县出现聚集性疫情后,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市疫情防控咨询专家组组长高志坚带领郭威、姜明东、于浩连夜赶赴武城,同时请求省疾控中心予以支援,经过三天两夜的梳理摸排,省、市、县疾控中心三级流调队员密切合作,高效有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判定、疫点消杀等工作。 2月11日至13日,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韩良兵带领张本旭、姜明东、尹胜利再次驰援,实地督导落实联防联控措施。 2月12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建军带领李洪芬、于浩第3次赶赴武城督导开展重点区域消杀工作,坚决遏制疫情进一步蔓延。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就像刑警破案一样——按迹循踪。流调队员在病房里和确诊患者面对面,了解他们的行动轨迹,追查病毒感染来源,抽丝剥茧,追踪和他们有过密切接触的人,阻断更大范围的传播。流调队员经常要沿着确诊者曾经走过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梳理,他们去过哪些地方,接触过哪些人,接触密切程度如何,以此判定出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再一个接一个完成追踪调查,对其采取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措施。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有时还要对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再进行一轮或多轮的追踪调查。情况复杂的聚集性疫情,一根根流调链条会盘根错节形成一张庞大的流调网。“他们是逆行者中的‘福尔摩斯’,寻找蛛丝马迹,确定确诊者的活动轨迹,寻找密切接触者,再对他们采取隔离等措施,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王壮业形象地说。截至目前,市疾控中心先后派出过11支38人次的流调队,协助县市区开展首例确诊病例、聚集性疫情或复杂疫情现场处置工作,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1452人,其中已解除医学观察1191人,尚有261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回应关切 科学发声 全覆盖立体式打好疫情防控宣传战

  “你们答应春节陪我放烟花的,怎么还不回家?我想你们了。”女儿稚嫩的话语让身为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长的李敏难以回答,她的丈夫尹胜利是市疾控中心慢地病科副科长。疫情发生后,这一对战地伉俪,一个被编入市疾控中心应急防控指挥部,一个负责健康教育工作。“小两口”经常是连续十几个小时在岗工作,把6岁的女儿扔给爷爷、奶奶,2岁的儿子扔给姥姥、姥爷,他们俩各忙各的,谁也顾不上孩子。

战地宣传工作虽不如冲锋一线的丈夫危险,但也并不轻松。工作近10年,国家专业技能比赛三等奖,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健康宣教经验,让李敏快速成长为一名健康教育老兵,从1月22日起,她带领团队的“双子妈妈”王书娟、从“万名干部下基层”岗位赶回来的孙金涛、入职不到2个月的刘聪,每天通过“德州疾控”“德州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疾控中心门户网站和公益短信平台推送防控资讯,关键节点及时编发《德州市疾控中心预防新冠肺炎告市民书》和《德州市疾控中心抗击疫情春节致信》,结合返岗工作、公共场所、学校疫情防控以及普通家庭消毒、正确佩戴口罩等热点内容创作系列微课堂,同步提报在德州市人民政府网站播发,为市县联动宣传、各行业精准健康教育提供开放的宣传资源。截至2月17日共编发微信59条,创作系列微课10期,“一图读懂”4期,H5宣传10期,微课点击率6万余人次。

针对市民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不同,他们采取了分众、分类、多元相结合的精准健康教育宣传方式。与市联通公司、市移动公司合作推出疫情防控知识短信(10期),覆盖所有手机用户;通过报纸、微信、美篇、抖音、电台、流动宣传车、农村广播等平台广泛宣传防控知识。发挥专业优势,编印海报、折页3万份,编辑《新冠肺炎防控明白纸(公众版)》《疫情防控社会宣传标语(17条)》提报市委宣传部,为社会公众宣传提供专业保障。

全方位拓展疫情防控宣传渠道,市疾控中心还组建了对外宣传、24小时咨询室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复工复课宣讲指导队等团队。对外宣传人员实时监测舆情动态,深度挖掘典型人物事迹,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是常态。24小时咨询室则被戏称为“电波巾帼团”,于晓卿、李凯、赵文静等6名温柔大方、声音甜美的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通过两部电话为市民解疑释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人民关注。企事业单位、学校复工复课宣讲指导队的15名同志针对不同行业、学校、社区分类开展精准指导,培训联防联控师资,被称作深入厂房、学校、社区的“人民战争宣传队”。

温情服务暖人心 充实物资保障一线抗疫

“2019年我们建了150平方米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各类应急物资209个品种,为应对小范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了充足的准备,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各类物资消耗特别大,特别是N95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服、手术衣、消毒剂和实验室检测用试剂。检测仪器和消毒灭菌器也不能满足检验科2组24小时不停运转需要。”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朱文彬介绍说。

困难面前看担当!市疾控中心先后主动对接仪器经销商和生产厂家10余家,千方百计协调货源,需紧急购置的瑞士产过氧化氢消毒机因国内没有现货,等待国外进口耗时较长,后勤保障组通过经销商积极联系济南海关,从济南海关协调来一台过氧化氢消毒机。针对防护用品消耗快供应紧张问题,后勤保障组实行“一人一车一企业”模式,先后安排专人专车对接北京、合肥以及济南、烟台和本市生产企业,进行一对一采购,积极购置N95医用口罩、C级医用防护服、外科医用口罩、卫生帽、手术衣等卫生防护用品和84消毒液、75%酒精等消毒药品充实一线,为德州战“疫”补充“弹药”。“今后,我们还会想方设法加大物资采购力度,重点保障实验室、流调人员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尽最大努力保证疾控防疫需要。 ”市疾控中心药械科科长齐思河说。

与冲锋前沿阵地、竭力抢购物资的外线作战相协同的还有一批“内线战士”。他们为了保障一线人员的健康安全,为了一线人员回到单位能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碗热汤,让一线队员不回家也可以感受到家的温暖,史清松、李建平、李玉军等负责后勤保障的同志们,同样为战“疫”贡献着力量。他们中有人顶着寒风在单位门口监测体温;有人每天两遍认真全面对单位电梯、公共环境、会议室进行消毒;有人挂念着一线队员、24小时值守人员、加班人员,为他们提供充足的饮食保障。工会的同志们每天把慰问品送到指挥部、咨询室、一线队员的手里,并向一线人员家属送去关心和慰问,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大家由衷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更令人感动的是,还有3个月就到龄退休的孙建民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每天不辞辛苦早来晚走为一线队员供应一日三餐。车队杜万军、于在宝、迟建增、鲁宁、张树林、翟文凯6名队员,多数是家有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但为了能以最快速度把战斗力量运送到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他们舍小家为大家,24小时轮班值守,哪里有疫情就冲向哪里。

采访结束了,但记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多么可敬可爱的一个集体啊!疫情面前,他们个个义无反顾、奋勇向前,他们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最前沿,站在疫情防控的最前面。日常生活中,他们同样也是人之父母、儿女、妻子、丈夫,但面对人民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勇敢选择了逆向前行。虽不像隔离病房里的医生、护士那样悲壮,但他们一样用血泪甚至是生命与疫魔展开殊死较量,他们都是新时代当之无愧“最可爱的人”!

□本报记者 王志强 本报通讯员 许学水 张媛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