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冬日

刘超群

仿佛一夜之间,天就冷了。

还没供暖的晚上,坐在沙发上看书,一会儿便觉得寒意如同凉水般浸润全身。休班的日子里,醒来,也不想起床。躺在床上,留恋被窝存留的温度。这种感觉甚好!

对比如今的暖冬,儿时的冬天,是纯粹的冷,感觉整个世界都是冰做的,晶莹剔透。村里水塘里的水被冻住,成了天然的滑冰场,大人缩着脖子,挽着袖子,急急而又踉跄地从冰上走过,偶遇熟人,也没有以往那样站着寒暄、拉呱半天,而只是彼此叹口气:“这天,冷得要人命啊!”随后便又急急地赶往并不温暖的家中。而孩子在冰面上却是欢呼雀跃的,滑冰,玩陀螺……总之,冰面上的游戏是无穷无尽的。初始,小手还是不太敢伸出的,棉帽、围巾还是裹得紧紧的,但不久,被风吹得发红的小脸越发得红,棉帽、围巾拿掉,头发上的汗如雾般散着白气。那种快乐也是纯粹的。

那时的冬天,家里除了一个蜂窝煤炉子,几乎没有取暖的设备。睡觉也是蜷着身子,几乎一宿都不敢伸腿,醒来,揉揉惺松的睡眼,懒洋洋地看着窗户上形态各异的窗花,觉得那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外面狗吠猪哼,有阳光斜斜射进小屋,却舍不得离开暖了一夜的被窝。在大人催促中,不情愿地起来,屋檐上一溜排地挂着冰椎,趁大人不注意,迅疾地掰下一根,便“嘎嘣嘎嘣”地大嚼。端着脸盆,走到水缸前准备舀水,却发现一夜,水已结成了一块硕大的冰。捣不烂,砸不碎。于是出现了《稚子弄冰》的情景:“敲成玉磬穿林响,忽做玻璃碎地声。”

冬日,厨房里,却是最好的去处,母亲一早醒来,就坐在灶台边拉着风箱烧锅,不时地塞根树枝投向火红的炉膛。乳白色的热气从锅盖的缝隙里飘出,而锅里的菜还在“咕嘟咕嘟”地炖着,饭菜的香味似一双小手,把肚里的馋虫勾出,肚子不争气地唱起了空城计。母亲用铁钩从炉膛里勾出烧熟的红薯,用干草包着,香味在不大的厨房里弥漫……此时,外面冷得滴水成冰,但简陋的小屋内却因炉火暖意十足。

北方的乡村,每年冬天几乎都会有几场不期而遇的大雪。下雪的冬天,日子是安详的,女人们忙完一日三餐,喜静的,会坐在屋里缝着孩子的棉衣,或者看看外边飘雪的天,忧愁地叹口气,开始怀念放晴的日子,手里却不闲着——纳个鞋底啦,补件衣服啦。孩子们则如脱缰的小马般畅快,在雪地里肆意地嬉闹玩耍。到了夜晚,乡村安静了下来,屋内生着炉火,不时有“劈劈啪啪”木柴燃烧的声音。屋外,雪依旧下着,“簌簌”的声音在清冷寂静的冬夜格外清晰。炉火渐渐地弱了,久坐,也越发的寒了,睡意也渐渐袭来……起身,上床,想着明天开门,看到的便是银装素裹的世界,便美美地打着哈欠,沉沉地睡去……

而今的冬天似乎不再很冷,有时,棉衣都不需穿,冬天就倏忽而过。大雪纷飞的情景也很难再现,正应了那句“此事古难全”。如今的冬天总是伴着遗憾的。“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冬至过后,天便一天冷似一天,旧的一年琐碎的日子也很快走到尽头。或许新的一年仍是平淡琐碎地度过,但新的一年总有些许期待。“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