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坚强后盾,让儿媳从贫困户发展为致富能手

“好婆婆”姜炳莲:家里的“定海神针”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南通讯员周文峰摄影报道

70岁本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年纪,而庆云县的姜炳莲依然每天乐呵呵地忙不停,为这个家里里外外操持着。用她的话说:“一家人都为了这个家在忙,我多干点家里的活,儿子儿媳他们就有精力多干点事业。”

在儿媳周爱云眼里,婆婆就是整个家庭的坚实后盾。这个家能摘掉“贫困户”帽子,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跟“好婆婆”对小两口创业的支持和无私付出密不可分。

儿媳摆地摊婆婆做坚强后盾

2014年,因家里有病人,这个家因病返贫,被识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姜炳莲明白,老伴儿身体不好,儿子儿媳的两个孩子年龄还小,家里各种开销都很大,可是光靠儿子儿媳种地的收入,家中的生活捉襟见肘,更别说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一家人虽然为了生计发愁,却从来没有放弃,都在积极想办法。儿媳周爱云萌生了到集上摆地摊卖小百货的想法,可当时家里连进货的本钱都没有。姜炳莲看出儿媳妇有心事,主动去询问。知道了情况后二话没说,马上回到自己屋里拿了存折,将家里仅有的800多块钱取了出来,全部交给了儿媳。“爱云,你想干啥娘都支持你!家里现在就这些钱,你都拿去吧!你专心干,孩子和家里有我呢!”

接过钱的周爱云心里暖烘烘的,怀揣着这800块钱,周爱云做起了早起晚归的小百货营生。照顾孩子、操持家务的重任都落在姜炳莲身上。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承担所有家务,姜炳莲都收拾得妥妥当当。“一家人,心就得往一处想,劲就得往一处使。”当时已经65岁的姜炳莲还如此操劳,为的就是让儿子儿媳没有后顾之忧。儿子黄东升种地、儿媳摆摊,姜炳莲操持家务、老伴做帮手,在一家人的齐心协力下,2015年这个家顺利脱贫。

全家齐努力勤劳苦干甩穷帽

“娘,我走亲戚的时候发现渔网加工挺挣钱,趁我们小两口还年轻,我俩商量着也想试试。”2016年,尝到做生意甜头的周爱云跟姜炳莲商量,想做渔网加工。“爱云,娘支持你,娘帮不了你啥忙,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

姜炳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小两口专心忙活事业,学技术、办贷款、上机器、找销路……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候饭都顾不上吃。这时候,姜炳莲就把做好的饭菜送到小两口那里。平时,姜炳莲就跟老伴在家照顾孩子、做饭、洗衣,里外忙活。闲不住的她,还在家里养了三头母牛。

有了姜炳莲的理解和全力支持,周爱云小两口创业的信心更足了,创业的路也更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周爱云小两口的渔网加工厂现有织机十余台,村里的“贫困户”也变成了乡亲们交口称赞的“致富能手”。在自己创业致富的同时,周爱云还发动村里和附近村的妇女居家编织渔网,厂子负责回收,计件计酬,加工厂被县妇联授予“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基地。

孝老爱亲淳朴家风育儿女

2018年5月,黄东升一家被授予“庆云县最美家庭”称号。说起这份荣誉,儿媳周爱云说:“这都离不开婆婆对我们的支持和默默的付出。”靠婆婆的全力支持,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周爱云、黄东升才能一心一意干事业,摆脱贫困成为“致富能手”。在家庭经营、亲人相处上,他们也从姜炳莲身上学到了很多。

姜炳莲是个正直、和善的农家妇女,和丈夫互敬互爱、堪称模范。黄东升、周爱云小两口看着老人家都这么和睦,婚后的两个人也是有商有量、相敬如宾。结婚17年,两口子忙种地、忙生意,没多少时间照顾孩子,两个孙子都是姜炳莲细心照看大的,跟奶奶的感情特别深。周爱云也时常教育两个孩子,爷爷奶奶照看你们很辛苦,一定要孝顺爷爷奶奶。“家和万事兴”的淳朴家风让姜炳莲一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甩掉了贫困的帽子,日子过得顺顺利利、和和美美。“我们都希望家里越过越红火,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只是所担负的责任不一样,但只要大家劲儿往一处使,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姜炳莲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