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上网倡议书》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文明上网倡议书

亲爱的网民朋友: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人类生活的新空间,网络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凝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作为一名热爱德州、关心德州的网友,有责任有义务抵制悖德违法言行、维护良好网络秩序,营造健康网络生态,引领网络文明新风尚,聚集协同发展正能量。

崇尚法治,做政策法律的捍卫者。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有关互联网法律、法规和政策,用法律戒尺约束自身网络行为,自觉维护积极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空间环境。

崇德向善,做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上网伦理,广泛传递向善向上的精神力量,为爱国爱党点赞,为奋斗进取加油,为好人善举鼓掌,为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鼓劲。

勇于担当,做社会责任的践行者。敢于驳斥网上错误思想和言论,勇于抨击网络假丑恶现象,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让网络空间永葆风清气正。

自律自警,做绿色网络的建设者。自觉抵制各种网上不良行为,养成文明上网好习惯,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跟风炒作,不被恶俗利用,积极维护国家、社会和个人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坚守底线,做网络安全的维护者。自觉学习掌握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不通过互联网传输涉密文字、图片、视频等,不通过互联网攻击网络系统、窃取各种秘密,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做好网络设备安全防护,推动网络空间安全发展。

有德之州,厚德载物!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文明上网,理性发声,为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中共德州市委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9月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侯进

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人类生活的新空间。给大家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谣言也在网络空间悄然出现,真假难辨,不少市民盲目转发,谣言如瘟疫一般迅速传播,伤人于无形之中。

网络谣言不时现身

2018年8月14日,一场暴雨致使城区多路段积水。当天下午,德州人的朋友圈内疯传一个急救视频,配发文字大意为“东来顺路口有人蹚水触电”。本报记者核实后,发现这是谣言。

原来,当日东来顺路口附近一辆轿车内有两名被困人员昏迷。参与救援的蓝天救援队队员介绍说,从现场情况来看并不是触电引起的伤害,而是轿车一直开着空调,车窗和车门紧闭,积水淹没了排气管引起车内人员窒息。不明真相的人认为是有人蹚水触电,并在微信朋友圈中配发视频传播。

事实上,类似的谣言屡见不鲜。“考生孙超身份证落在出租车上”的消息每年高考前后总会出现。“肯德基养殖的鸡有六个翅膀八条腿”、“食品过X光安检机后存有辐射”等食品健康类的谣言时不时出现在亲友群、朋友圈里,真假难辨。

老年人辨别谣言能力较差

记者调查发现,老年人是传播谣言的主体。由于老年人对社会接触面少,知识结构与新科技的发展脱节,对各类谣言的辨别能力低,又盲目崇拜所谓“科学”,更容易轻信所谓“专家”、“医生”、“学者”的宣传话术。出于善意提醒的目的,他们往往把未经甄别核实的消息转发给亲朋好友,为谣言的传播推波助澜。

此外,个别有心人出于猎奇心理,为了追求刺激和关注度,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凭空捏造,危言耸听,虚构恐怖信息或危害公众安全事件的发生,编造涉及社会生产的虚假不实信息,影响社会稳定。

还有一些媒体、平台、组织或个人为了阅读量、转发量,制造了各种看似“深奥”又“科学”的健康话题,利用人们对食品安全知识和健康知识缺乏的弱点,迎合了人们渴望了解的心理。

造谣传谣可能构成犯罪

2017年5月16日上午11时许,一则“德州中国银行遭抢劫”消息疯传朋友圈,传言出现人员伤亡。但事实上,当天中国银行天衢路支行营业厅发现一可疑物品,经查,该可疑物品仅为客户遗忘的物品,现场也没有任何人员伤亡。

20日,德城公安发布公告《权威发布:两名散布谣言者被行政拘留》。5月16日,刘某、李某分别编造“中国银行被抢死伤多人”的失实言论,通过微信以视频和文字进行传播,扰乱了社会公众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刘某、李某行为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依法对刘某、李某行政拘留。

网络平台是公共场所,并非不法之地,随意发布不实信息造成一定社会影响将受到法律制裁。《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或者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要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除了行政处罚之外,严重者还可能构成犯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