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贵:返乡夕阳“洒”文明

去年11月9日,记者走进大黄乡王洪村,见到了陈福贵老人,70岁的他身穿蓝色运动裤,居住着四间红色老式砖瓦房,屋内小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精神矍铄,笑声爽朗……2008年,从县经信局退休后,回到家乡居住。“就想利用余生,为家乡人办点力所能及的事。 ”陈福贵说。

免费教太极拳、篮球

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大黄乡文化广场看到,10多名群众随着音乐打起了太极。一招一式都有板有眼。这批学员都是王洪村附近的村民,而他们的老师,就是陈福贵。

陈福贵去年开始学太极拳。“当时,县里 举 办 培 训班,我去参加了,老师教了三天。 ”陈福贵说。

参加培训班回到村后,他自愿免费教授村民太极拳。为了教好别人,他每天只要一有时间就潜心研究、练习,让孩子帮着购买播放器,挂到院子里的树枝上,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练习,现在,他已掌握了24式、8式等太极套路,并且一招一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们。

学员从最初的 10个发展到 40个。“对练太极,没一点基础,之前,经常跟街坊邻居一起打牌,时间久了,腰间盘就开始出问题了。去年跟着陈老师学习,天天早上和他一起锻炼,现在,精神好多了! ”70岁的村民张殿祥说。

为让村民在农忙之余能多些娱乐活动,他还带领着村民打篮球。王洪村党支部书记齐春报说,以前村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匮乏,一到晚上,大家伙儿除了看电视,就是凑在一起打牌。现在好了,在老陈的影响下,晚饭后,大家都聚到广场上,打太极、打篮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看到村里人的生活越来越丰富,自己就特别满足。

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当起村民“法律顾问”

“他说话、做事公道,我们都服他!”说起陈福贵,村民都竖起大拇指。

村里情况复杂,吃力不讨好的事时有发生,必须注意调解的方式方法。有件事,陈福贵多年来记忆犹新。村民李某两年来,一直不和亲家王某上门。事情还得从李某女儿说起,几年前女儿和婆婆因小事争吵,公公王某在中间添油加醋,从斗嘴升级到了动手。李某女儿一气之下抱着孩子回到了县城家,两年来不进婆家门。

儿媳过年都不回家,让王某面子上挂不住。王某找到陈福贵,让帮其搭桥铺路,两家和好。了解情况后,陈福贵顶着寒风,骑上电动车到李某家。刚进门说明来意,李某妻子就叫骂着将他赶出家门。陈福贵当时就想马上回家,可冷静后转念一想,如果回去了,两家还是不说话。

陈福贵站在李家大门口不走,李某妻子不忍心,将其请进家,道出了自己的想法。陈福贵耐心倾听,并不多言。登门几次之后,李某夫妻俩同意和亲家和解。陈福贵又对王某进行了批评教育,俩家都各退一步,达成谅解。陈福贵又跑到县城给李某的女儿见了一面,一场风波平息了。

为了让自己的调解有理有据,陈福贵特别注意学习法律知识,自己购买了法律书籍,每天观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收听济南经济广播《以案说法》等法律类节目,有了法律依据,陈福贵调解纠纷更加得心应手。不仅可以调解家长里短,对于涉及法律的一些纠纷,也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现在他是俺村的法律顾问,谁家有法律问题,都会上门找他。 ”齐春报说。 9年来,陈福贵调处了多少矛盾纠纷,人们已无法统计,但是大家都知道,经过陈福贵调解的矛盾纠纷,一件也没有变成诉讼案子,更别说刑事案子。

苦练书法40年为村民写对联

在大黄乡文化站门口,两米长的黑板报格外引人注目。文化站站长贾敦兴介绍:“这可是陈老师亲自写上去的,费了不少工夫,每次更换时,我俩都得探讨几天,有时办好后,感觉不行,擦掉重新写。 ”

说起义务创办黑板报,陈福贵微微一笑,“这是发挥余热的一种方式。 ”

“黑板报办就得办好,不是说简单写写汉字就可以的,要以书法艺术写出顶尖的精品内容。 ”陈福贵说。根据季节、节日变化更新板报,他每年就得更新20余期。

“我就是感兴趣。 ”陈福贵讲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1973年,当时陈福贵在县棉麻公司工作,因单位需要,他到书摊上买来书法书,还有笔墨纸砚,每天下班后,把自己关在屋里练习,40多年时间里他每天练习书法,头发都从乌黑写成全白,但他却乐此不疲。

每到逢年过节,他义务为村民写对联;村里谁家有个红白事,他会热情帮着写文告、写对联,并借此宣传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写对联用的纸,都是他亲自去集市上买。

2009年,乡卫生院进行小儿麻疹疫苗注射的宣传,当时的乡卫生院院长,听说陈福贵书法写的不错,亲自上门找到他,帮忙为 30余个自然村写宣传标语;2016年夏天,乡卫生院院长找到他,狂犬疫苗注射宣传标语第二天就得张贴,时间紧。当时正值“三伏天”,陈福贵家中停电,热的像蒸笼,还是按时把30多幅标语写完。

陈福贵用了30年时间,苦练毛泽东书法,书写了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几年来,他一直托人在寻找走过长征的老红军,陈福贵最大的梦想就是,将这幅书法作品亲自交给他,试图通过这种形式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特约记者 王业婷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