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皇帝——康熙

大清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康熙,是个特别爱学习的人。他5岁入书房读书,不论寒暑,废寝忘食,从不间断。康熙说,圣人一生,只在志学一言。凡人、俗人与圣人、贤人的区别在哪里?在于读书学习。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都能念诵 120遍,背诵120遍。康熙即位后,学习更加勤奋刻苦,甚至过劳咯血。他把学习当作养心、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法宝,毕生学而不辍。他组织编纂了《御制文集》《御制诗集》《几暇格物编》《康熙字典》等。《康熙字典》集中国文化之大成,创造了中国字典史上诸多第一,开创了清代整理中华文化典籍之风。他出外巡游,任何物品都可以不带,唯独书籍是他必带之物。巡游途中,深夜行舟或居行宫,不是向教士们请教学习中的问题,就是读《左传》诵《诗词》,看《尚书》,赋诗著文,夜以继日。

康熙不仅酷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科学文化也颇感兴趣。为了更好地学好西方文化,康熙引进或起用了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多位各方面的西方高端人才,并委以重任。他要求西方传教士给他系统地传授新的欧洲数学知识,并“专志于天文历法十一余载”。他在处理政务之余,几乎每天与传教士关在房间学习三、四个小时,教士们上完课离开了,他还一个人在房间复习授课内容,熟悉精密仪器。他不仅要理解听讲的内容,还要背诵定理及其证明过程。他所学过的“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敢自欺”。他听教士们讲了西方课程之后,再亲自传授给周围的人。1677年,康熙令钦天监(国家天文台)人员,要“学习新法”,即西洋历法。1713年,他在畅春园蒙养斋设立了算学馆,每天都要到馆里给一些爱好学习的人讲授。他主持编写的《数理精蕴》,汇集了自 1690年之后输入中国的西方数学知识,并吸收了当时中国数学家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初等数学各个分支的内容,被誉为初等数学的百科全书。康熙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习西方数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康熙不仅勤于读书,而且重于实验。他喜欢把大臣叫来,看他做天文实验。他经常用几何学的知识测量距离,测量山的高度或池塘的宽度。他自己定位调整仪器,精确地计算,然后再让别人测量、计算,反复进行校验,不厌其烦。他还在宫里设立实验室制药。他将制成的药物在皇子皇女或宫女身上实验种痘,仔细观察其反应过程和效果。为了观察和研究动物体的生理结构,他亲手解剖过一只冬眠的熊。他支持西方科学家南怀仁进行过多项科验活动,并制造了五十多件重要仪器供实验之用。他还十分注重农作物的种植实验。他在丰泽园种了几十种农作物。四面八方的粮食、蔬菜种子和水果苗木,他都要在实验田里试种一下,分析总结各种作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规律,并归纳出经验。对经过实验收成好或品种好的,及时加以推广。

康熙博学多才,对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化学、农艺学、工程学、音乐、绘画和西方数学、天文学、医药学、解剖学等,都进行过长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他是最早向西方学习的开明君主。他在位 61年,从未因事务繁忙而影响学习,直到年逾花甲仍手不释卷。

康熙作为一代封建帝王,终生以学习为伴,把一个万般疮痍的大清帝国治理成一个当时的盛世王朝。当下,正值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应当学习康熙的“志学”精神,不断提高和升华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 赵西保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