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矢志耕耘为兴农

 

王涛(右一)与美国学者洽谈交流

不管走到哪里,自己的根都在德州

51岁的王涛,祖籍夏津县田庄乡东张村,出生在泰安市宁阳县的华丰煤矿。他的爷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生活所迫到华丰煤矿做了窑工。虽然在宁阳已经生活了90多年,经历了祖孙三代, “但在我们一家人的心里,一直都把德州夏津看作是自己真正的家。”王涛说,爷爷和父亲一直把宁阳看作是自己打工的地方,他们甚至一直计划着回东张村盖房子,就连盖房子的材料都陆陆续续买齐了。后来爷爷突然去世,加上全家人都在外地工作,盖房子的事情才放下。
受了爷爷和父亲的影响,王涛自小就知道自己的老家在夏津县田庄乡东张村。从五六岁开始,每隔二三年他都要跟着父亲回老家过年。在上世纪60年代,从宁阳回夏津是一段艰苦的旅程。王涛一家要先坐火车到济南,在济南住一晚,第二天再从济南坐火车赶到平原,然后从平原坐汽车到夏津。最后,在夏津县城想办法搭车回家。王涛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年过年,一家人在平原没赶上公交车。那时候车辆极少,父亲费尽力气才拦到一辆大卡车,全家人在严寒天气里忙不迭,坐上了卡车后斗敞篷车厢。又冷又饿又颠簸,幼年的王涛没坚持到夏津就吐了。
随着时光的推移,老家在王涛的印象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时候,夏津县城没有几座像样的楼房,现在县城不仅仅楼房多了,环境也越来越优美。地里不再单一地种棉花,各类经济作物越来越多。从事棉纺、粮油加工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农民生活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还记得小时候回家,过年的时候就吃 ‘一锅熟’:锅里熬小米汤,锅沿上贴着玉米饼子,帘子上蒸菜,熟了以后菜上浇一层明晃晃的棉籽油。”王涛说,现在回老家年轻一点的都不知道什么是 “一锅熟”了,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已经没有很大的差别。
2011年,经过全家人的一致同意,父亲和王涛将爷爷的骨灰迁回了东张村安葬。 “爷爷一直想着要回老家,我们要完成他的心愿。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不管走到哪里,总记得自己的根在夏津,从心底对德州、对夏津特别有感情。”王涛说。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