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祖:一路崎岖半生风景

 

 1942年在济南师范上学时期的李墨祖

李墨祖在进行创作

找回失去的青春


    李墨祖从小酷爱画画,小学时就是班里有名的 “画匠”,班里演出用的面具都由他绘制;中学时无师自通学会了木版画,多幅作品发表在北平的 《吾友》杂志上;在延庆县委宣传部工作时,他还创办了 《延庆画报》。进入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后,他先是在冀察热辽联大的鲁艺分校学习美术,随后又到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得以系统地学习了美术方面的知识。解放以后,他进入中央美院美干班学习,师从徐悲鸿、吴作人、王朝闻、滑天友、李桦、罗工柳等大师。
    1979年,平反后的李墨祖从农场出来,已经58岁的他不要说挥毫作画,甚至连话都不会说了。“人不能有傲气,一定要有傲骨!”徐悲鸿先生曾说过的这句话让他振奋起来,于是,他咬紧牙关重新学写字、学说话、学绘画。那几年他几乎上遍了全北京市的所有老年大学。当年他在中央美院学习时的班主任罗工柳先生特意送他条幅 《闻鸡起舞》,既是称赞他对艺术的执着,也是对他的鞭策和鼓舞。从那时算起一干就是30年!这30年,他一次次克服了世人难以想象的人生挫折和身体病痛,一幅幅作品不断问世。
    1995年,他创作的一幅反映平型关战役的画作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龙泉杯全国书画大展上获得金奖。由此,点燃了他心中画长城的夙愿,也就从那时起,他开始酝酿画长城全貌。这一构想从2006年开始实施,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圆满实现。
    2009年,已经88岁的李墨祖创作完成了巨幅长卷 《李墨祖长城万里图》。这是一幅长190余米、高1.3米,气势恢弘的巨型山水画。它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盘旋起伏伸展于大海沧波、层峦叠嶂、长河飞瀑、云树岚光、浩瀚戈壁间。在世界绘画史中,恐也难以找到纳万里长城于如此巨幅长卷中的先例。
    “为什么要坚持画长城呢?”面对记者的问题,李墨祖笑着回忆起了自己与长城的一段生死之缘。 1947年夏,投身于解放战争的李墨祖 (时名李元)在延庆永宁区采访区长王树彦时,遭遇敌人包围。他们冒雨突围,区长壮烈牺牲。李元冲出重围钻入山林,敌人穷追不舍。前是悬崖,无可隐匿,李元纵身跳崖而下,幸运地被崖下杂树阻挡,与敌人周旋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才摆脱了敌人,逃过一劫。这天天晴了,他出村去看昨夜雨中来时的道路,发现四周巉岩壁立,挺然其上的便是长城:高峻巍峨、顶天立地,那是中国人民不屈精神的象征,他的灵魂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于是立下志愿:他日如能放下枪杆,重握画笔,必为长城贡献毕生心血。
    从此他踏上了用长城精神描绘长城的征程:寻找资料、查看典籍、整体构思。已经84岁高龄的李墨祖不辞辛苦外出写生——从山海关到嘉峪关,凡是车能去的、人能爬的,基本跑了个遍。 3年多的时间里,山海关去了7次,最西端的嘉峪关去了2次,其他一些重要长城关口也都去了不止一次。为了写生,老人不惜 “以身犯险” ,秦皇岛董家口有一段长城,很窄,只有50多厘米宽,得靠拉着铁链子才能勉强走过,年轻人都望而生畏,但老人硬是顶着各种压力,坚持走了一遍。当地人感叹说,真没见过这么大岁数还能走过来的。他去 “箭扣”长城写生,用了4个多小时登临峰顶,下山已是深夜。就这样边写生、边构思,画了改、改了再画。 3年时间里,李老习惯了睡醒即起,起来就画,困了打个盹,不分春秋冬夏。
    就这样,在长城长卷诞生之前,他的 《秋山行旅图》、 《二道关城堡》、 《欲揽万里长城于胸中》等一幅幅饱含艺术生命力的作品相继问世。靠着他对艺术的执着、勤奋,终于在中国的山水画坛上呈现出他的艺术风貌和卓越成果,并为创作长城长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长城万里图》一问世,就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响。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高汉先生说:“画面结构严谨有序,笔触苍劲古朴,纵送自如从容,设色酣畅淋漓,形象壮阔雄丽。”中央美院教授闻立鹏则评价道: “从这百米长卷中能感受到宏大的气势和画家的博大胸怀和气度,感受到中华民族伟大脊梁散发的壮美与尊严。”因此,也难怪当去年12月李墨祖的友人将这幅画的画册赠与潘基文时,潘基文会专门回信发出 “伟大而壮丽”的赞美。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