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墨祖:一路崎岖半生风景

李墨祖(左)与本报采访组。

个人简历


    李墨祖,原名盖士贞,曾用名李元,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美术委员会副主任、原青岛大千书画院院长。1922年2月生于山东德州。1943年济南师范学校毕业,后转解放区入华北联大学习。 1947年入鲁艺美术系学习。 195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学习。 1952年调文化部,历任周扬同志秘书、中国摄影家协会办公室主任等。
    李墨祖自幼酷爱绘画。中学时期学习国画、木刻,多幅作品刊登于北平 《吾友》杂志。解放战争时期,创办木刻版 《延庆画报》。作品有连环画 《兄妹开荒》,中国画 《鹤乡》、 《巍巍太行》等。出版有 《墨祖集》、《墨祖山水画集》。作品中国画 《桥沟风光——平型关战役故址》参加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获金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及港台地区,日本、美国、菲律宾、韩国等国家收藏家收藏。
    8月30日上午9点,我们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到了李墨祖先生在北京市的居所,上楼前我们先拨通了电话。电话里的声音干净利落: “我以为你们到这儿得11点了呢,没想这么早就来了。我下楼去接你们。”不等我们推辞,老人已经挂断了电话。二三分钟以后,电梯门打开,一个身体瘦削、精神矍铄、看上去不过70多岁的老人站在我们面前,这就是91岁的李墨祖先生。
    燃气灶上的锅正冒着热气,我们建议老人先吃饭。他的手简短有力地一挥: “不用。到这里听我的。”在我们采访的3个多小时里,这样的手势我们见到了好几次:拿东西、找文件……每当我们表示对一个老人的关心、帮助,希望为他代劳的时候,他都会把手一挥:“别管,我自己来。”
    这是一位有点倔强的老人。他的一生历经坎坷,也许正是这种倔强背后的那份自负与坚韧,让他在屡屡遭受磨难之后,仍然能够成就人生的精彩风景。正像他所痴迷的长城一样,在崇山峻岭、戈壁险滩间曲折蜿蜒,往往在人们感到已经无路可走的奇绝之处,却斗然显现出自己的高峻巍峨与雄浑壮丽。


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墨祖原名盖士贞 (曾用名李元), 1922年出生于德县城南的谢张庄 (今武城县四女寺镇谢张庄村)。家境还算殷实的他,从小就被父母送到德县县城,就读于吕家街小学 (今建设街小学)。那时日寇入侵古北口、喜峰口,北上抗日的中央军,有些住在他们学校里,随后传来了古北口、喜峰口十九路军、二十九军英勇杀敌的故事,从而他知道了长城。 “七七”事变后,日寇占领了德州,他上了德县中学(今德州一中)。也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大中。
    张大中,河北景县人,从小在德州长大, 1940年入党,解放后曾任北京市团市委书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后任北京日报社社长、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秘书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年长李墨祖仅仅两岁的张大中,是李墨祖一个本家哥哥的同学,因为这层关系,从上小学起两人就已经相识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在德县中学读书的李墨祖就寄宿在张大中家。当时,已经到天津工商学院就读的张大中,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并于1938年9月加入了我党领导的抗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此后的几年,每逢学校放假回家,张大中就为李墨祖等同学讲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讲那些中国军民英勇抗日的故事。
    李墨祖回忆说,当时寄宿在张大中家的,还有后来成为了毛泽东主席警卫组长、中央警卫局副局长的沈同,当时他们3个人关系非常要好,受张大中影响,很快他和沈同就先后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上世纪40年代初,李墨祖考入济南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在那里,他积极参与抗日救国运动,成为了我党领导的地下抗日宣传队的一员。 1943年春节前后,经张大中、高深二人介绍,李墨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在这年春天,日伪当局安排他们班的同学演出一个 “汉奸剧”名为 《破镜重圆》,李墨祖演一个八路军连长,当他演到八路军连长被其未婚妻和做伪县长的岳父劝降的剧情时,李墨祖即兴改成了连长拒绝投降,并高喊:“誓死不当亡国奴!” “坚决抗日到底!”致使台口大幕骤然落下,全场一片欢声雷动!演出引起了日伪特务的注意,对李墨祖进行威胁。 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安全,很快把李墨祖调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那时是1943年。
    在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李墨祖在河北北部的长城一带打过游击,在崇礼县做过基层区长,在延庆县委宣传部做过通讯干事……他目睹了仁人志士为了抗日而抛头颅洒热血,也见证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几年时间里,他从一个青年学生迅速成长为一个经验丰富的革命战士。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正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的李墨祖,和同学一起被编入文工团,奔赴解放战争第一线慰问演出。他们跟随队伍参加了锦州战役、天津战役,一路南下,到达了武汉。途中他们用精彩的演出鼓舞着作战部队的士气。李墨祖所在的文工团进入锦州时,战役才刚刚结束。解放锦州的四野主力去打著名的黑山阻击战,阻击廖耀湘兵团支援锦州,锦州城里已无驻军。此时,国民党军队由葫芦岛登陆,虎视眈眈,准备对锦州进行反扑。面对城里缺兵少将的事实,文工团员们毅然决定:演一场 “空城计”拖住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他们三五成群分成几个小组,在锦州的各个主要路口敲锣打鼓演歌剧,全城各处一片锣鼓声。国民党军队看到这一情景,满心狐疑,一直没敢进攻,就在他们犹豫不决的当口,四野主力已经打完了黑山阻击战,重新回到了锦州。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