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秋:为棉区小麦增产40亿斤探路

 民营企业也要有社会担当。如果这项成果全国推广,将增产小麦40亿斤

    王:作为棉花种子企业,鑫秋为什么“不务正业”涉足与良种繁育无关的套种课题?

    张:其实这和我们企业关系很大。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2009年国务院公布了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在有限的耕地条件下,棉花种植只能让步给粮食生产。再加上近年来棉价不稳、纺织市场不景气,农民种棉效益低,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就拿种棉大县夏津来说,棉花面积由2006年高峰的65万亩减少到去年的54万亩,再到今年的47万亩。

    但是,棉花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国棉花产量占到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棉区覆盖3亿农民,况且我们企业依托于棉花种植而生存。因此,保持棉花种植面积是我们必须关心的事情。如何解决粮棉争地的问题?于是我们重新开展机械化作业条件下的粮棉套种这个课题研究。

    王:套种模式探索是涉及全国棉区的大问题,应该由政府部门和大专院校来考虑,你们民营企业是不是干了政府的“活儿”?

    张:你说的也有道理,这种公益性科研项目应该由国家承担,但是我们鑫秋种业感觉有责任、有义务,更有能力承担这项课题,为国家做出贡献。

    前些年,很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农业部门对麦棉套种这个课题进行了探索,但是由于复种指数不足20%,而且是营养钵育苗用工多、田间管理繁琐、棉花品质下降和整体经济效益不显著等难以大面积推广。

    作为农业龙头企业,鑫秋种业有条件,也有实力开展这方面的探索。我们是中国种业骨干企业,具有一流的科技研发能力,自2007年起开始这方面技术研究,一是培育出“鑫秋2号”抗虫棉新品种,使棉花生育期控制在120天以内;二是通过远缘杂交和品种间杂交选育出“XQ-2829”优质麦作为套种品种。我们已连续实施4年实验,累计在德州、滨州、聊城以及冀东南地区示范推广,平均亩产小麦800余斤,皮棉190至200斤。经测算,这种套种模式每亩比种植春棉一年一作增收约1000元,比小麦、玉米两种两收增收530元至780元,农民纯增收600元,企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利润。

    黄河流域适宜麦棉套种的耕地约1000万亩,如果推广500万亩,将在耕地不增加、棉花不减产的前提下,能增加小麦产量40亿斤,前景十分广阔。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