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喜,男,1951年3月生,现任二屯镇农民书法联谊会副会长、第三店村群贤书屋执行副会长。脱下军装后,他将“服务人民”的誓言写进日常生活,用一管毛笔、一摞红纸、一颗热心,在助人为乐的道路上默默耕耘,二十余年坚持在群贤书屋免费教授书法,每年春节义务为乡亲书写春联、送福字,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深受村民赞誉。
退伍返乡后,孙瑞喜始终牢记,要把奉献精神带回家乡。2008年,孙瑞喜成为了第三店群贤书屋的书法指导、副会长,参与群贤书屋的组织协调工作,通过孙瑞喜等人的不断宣传,扩大影响,不断吸引周边地区的书法爱好者加入,书屋从最初的的七、八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余人。每周六上午9点到群贤书屋免费教授7—18岁青少年儿童学习书法,是孙瑞喜多年风雨无阻的坚守,青少年书法班已从原来的20余人增长成现在的50余人。为了让更多人参与书法艺术中,他自费购买纸墨笔砚,对想学习者一律免费,受益群众已达300余人。
每年春节前夕,孙瑞喜都会和书屋学员在村文化大院支起“免费春联摊”,现场挥毫泼墨,为村民书写春联、福字。内容既有传统吉祥话语,也有结合村民实际的新创词句。对于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他提前登记,写好后送“福”上门。红纸黑字,墨香四溢,成为当地过年最具温度的风景。年复一年,这一善举从未间断,乡亲们亲切地称他的春联为“最有年味的礼物”。2023年腊月,他更是连续10天在二屯大集设“免费春联摊”,单日最多写400副,墨香氤氲中,乡亲们捧着红彤彤的春联,笑成一片,成了二屯镇过年的独特一景。
重阳节为老党员送“寿”字,儿童节教孩子写“爱”字……孙瑞喜的毛笔,总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他常说:“字是死的,人是活的,笔墨得沾着烟火气才有劲儿。” 这些年,他捐赠的书法作品不计其数:给村小学的孩子们写“劝学篇”,连镇上的文化墙,都留有他的笔迹。在他的带动下,群贤书屋早已不是单纯的练字场所,成了村里的文化地标。学员们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逢年过节帮着写春联,农闲时教邻里练字。50多岁的村民王大娘跟着孙瑞喜学了五年书法,她说“孙大爷教会我的不只是写字,是怎么当个热心肠的人。”
如今,72岁的孙瑞喜仍保持部队作息,清晨先到书屋开门、烧水、备墨,等待村民来练字。有人问他打算干到什么时候,他笑着回答:“只要拿得动笔,就会一直写下去;只要大家需要,就会一直教下去。”
二十五年笔墨春秋,孙瑞喜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助人为乐”的真谛。他没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把每件小事都做到了乡亲们心坎里。就像他写的字,不求花哨,只讲实在,一笔一划都透着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