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江,男,1957年5月生,德城区广川街道锦绣川社区居民。在唐人公馆小区里,提起陈金江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中等身材,皮肤因常年在外奔波而显得黝黑,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痕迹,却总是透着一股亲切劲儿。平日里,他为人耿直,说话直来直去却句句在理,谁家有困难喊一声,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帮忙。这位拥有25年工程经验、8年监理资历的专业人士,不仅在职业领域深耕不辍,更以“楼道长”的身份成为居民心中的“贴心工程师”。
赤诚之心,架起沟通桥梁
“陈大哥,我家储藏室又漏水了,这都第三次了,物业来修了两次也没彻底解决,您能不能来帮我看看?”同楼的邻居给陈金江打去电话。挂了电话,陈金江立即前往邻居说的地下室查看漏水情况,经过排查,确定是储藏室上边的天井漏水,需要重做防水。确定原因后,他又在邻居和物业之间协调,最终确定修缮方案,解决了漏水问题。
“小区西门一到下雨就积水,每次回家还得蹚水。”1号楼业主群里大家抱怨道,陈金江看到了,立即将问题反馈给社区,由社区出面协调物业立即对西门的地面进行修整,确保下次下雨不再积水。施工时,陈金江一直守在现场,用自己专业知识为施工师傅提供建议。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为邻里们筑起了一道温暖的防线。每当有人称赞他时,他总是摆摆手说:“都是邻里街坊,互相帮忙是应该的。”这份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他对社区的热爱和对邻里的责任。
专业守护,筑牢安全防线
“陈工,这次电梯维保多亏有你在,不然这几个隐蔽的问题可就被忽略了。”小区物业的刘经理握着陈金江的手,感激地说道。那是一个周四的上午,电梯维保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小区,准备对5号楼的两部电梯进行例行保养。陈金江一早就守在单元楼门口,手里还拿着一个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以往电梯出现的各类问题。检查过程中,陈金江始终紧跟在旁,眼睛像探照灯一样扫视着电梯的每一个部件。当检查到电梯轿厢顶部的曳引钢丝绳时,他突然喊道:“等一下,这根钢丝绳的张力有点不均匀。”维保人员起初还不太在意,觉得这位楼道长有点“多管闲事”,但是用专业仪器测量后,证实了他的判断。“您怎么看出来的?这肉眼几乎很难分辨啊。”维保人员忍不住问道。陈金江笑了笑,指着笔记本上的记录说:“以前做监理时接触过类似情况,钢丝绳张力不均会加速磨损,我听运行时的声音就觉得有点不对劲。”整整一上午,他跟着维保人员把4部电梯里里外外检查了个遍,不仅指出了5处潜在问题,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建议,在场的居民看在眼里,纷纷称赞:“有陈师傅在,咱们坐电梯心里踏实多了!”
邻里守望,化解民生难题
今年夏天的高温天气让不少人都选择待在空调房里避暑,但陈金江却顶着烈日奔波在小区的各个楼栋之间。原来,小区几栋楼的外墙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落,不仅影响美观,脱落的水泥块还可能砸到行人,社区决定尽快招募维修公司进行修复,而陈金江主动承担起了协助工程询价和现场勘察的工作。“要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那天下午,气温高达 35 摄氏度,地表温度更是接近 40 度,站在太阳底下不到五分钟就会汗流浃背。陈金江带领着几家报名的维修公司负责人勘察现场。“大家看,这栋楼的西墙长期受阳光直射,墙体内部可能已经出现空鼓,修复时一定要先做好基层处理。”他一边用手敲了敲墙面,听着回声判断墙体情况,一边向维修公司的人介绍。每到一处,他都会向维修公司详细讲解每栋楼的建筑结构和外墙特点,帮助他们准确核算维修成本。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他的衬衫,紧紧贴在背上,但他丝毫没有在意。他坚持原则的品格,不仅为外墙维修工程的质量提供了专业要求和保障,更为小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
作为居民选出的楼道长,陈金江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大家的诉求:老人们需要安装休息座椅、儿童活动区地垫破损、入户门口照明不足......他像对待工程项目般建立"需求台账",社区书记评价道:“老陈把工程人的'问题清单'思维带到了社区治理中,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从工程监理台到社区服务岗,这位永不退休的“社区工程师”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地扎根在小区这片土地上,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