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市第七人民医院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辨证施护 温馨巧解患者痛
利用火龙罐为患者缓解肩颈不适。记者 滕璐 摄
德州新闻网讯 记者刘春杨 通讯员牛漪
近日,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收治了一位急性胰腺炎患者,科室为其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使病人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我们首先对患者进行了耳穴压豆,这可以起到调节机体、镇痛的效果,再用芒硝、大黄等中药外敷,迅速减轻了腹痛、水肿等症状。随后,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刺激三阴交、足三里、天枢等穴位,有效缓解了腹胀。”呼吸与危重症科护士长祝秋英说。
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科室之间互相学习,积极查阅相关文献,将所学应用于临床,并根据患者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技术。
呼吸与危重症科率先实施耳尖放血疗法,用于治疗发热病人、高血压病人,而印堂穴放血可以治疗失眠,少商、商阳穴放血可治疗咽喉肿痛、剧烈咳嗽。“我们与病人沟通,了解病情、掌握病症,辨证施护。病人反馈疗效不错,痛苦大大减轻。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同一个中药处方,也要根据症状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贴敷,病人的症状都得到了明显减轻。”祝秋英说。
除了内部互相学习,医院还派出骨干医护人员到山东省中医院进修中医适宜技术。“在进修中,理论与实操同步进行,让我认识到中医适宜技术不仅有拔罐、艾灸这种常见诊疗手段。”神经内科护士长梁艳霞说,对经络穴位要了如指掌,精准选穴施针,做到毫厘不差,而耳穴压豆看似轻巧,实则要精准定位耳穴,对应不同病症选穴大相径庭,“我对小小的耳朵有了新的认识,进修期间老师讲耳朵的分区就讲了近两个小时。”
“两个月的进修学习让我的中医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患者们对疗效的肯定,激励着我不断提高技能本领。”通过学习,梁艳霞掌握了砭灸罐、平衡火罐、火熨术、铜砭刮痧等中医适宜技术,回到工作岗位后积极带动同事开展新技术,发挥中医优势,提升治疗效果。
在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中,更为细致、贴心的护理对患者治疗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不仅要辨证施护,在与患者沟通时也要更用心、更耐心。”肿瘤血液内科护士长马淑燕说,慢性病患者用中医技术调养时起效较慢,护理人员要安抚患者的焦虑情绪,耐心说服患者坚持治疗,对于听力不佳的老年患者,则放慢语速、多次重复,暖心关怀大大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