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朱集镇打造“四大品牌”传递党的声音——
立体式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志愿者正在为社区儿童讲党史故事
德州新闻网讯 见习记者李海玲 通讯员李正阳 徐心悦
4月15日,朱集镇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陆续聚集。74岁的芦万堂大爷一边打着太极,一边和老伙计们分享最近学到的新理论。村里老枣树下,退休教师李近兰操着方言,绘声绘色地给老人们讲党史故事,穿插朱集镇的历史变迁。这一幕幕场景,正是朱集镇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朱集镇围绕基层理论宣讲积极创新,推出“1314”举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聚焦老年、青年、学生三类群体,把握一个主阵地,打造四个特色宣讲品牌,努力实现理论宣讲全年龄段覆盖。
自2017年6月创立“老枣树下讲故事”宣讲品牌后,像芦万堂、李近兰这样的志愿者,深入枣林、田间、院落等10余处场所,凭借丰富阅历和乡土情怀,把理论政策通俗化,向老年群体传递党的声音。
老年群体有了“老枣树”阵地,青年人也有了理论宣讲的“网红地”。朱集镇理论宣讲中心课堂放置着枣乡文化、红色文化等各种宣传材料。每逢周末,大学生宋原浩都会来此学习。“来到这里既能学理论,又能了解家乡文化,收获很大。”宋原浩表示。
朱集镇还特别针对青年群体,打造了“枣乡剧场”宣讲品牌,借助“青春短视频”,推出动漫、AI短剧等理论产品,以音乐剧、说唱等形式创作文化作品。以枣产业发展为背景的情景剧在短视频平台点击量颇高,有效宣传了朱集发展成就。
“朱集建设真美丽,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天然氧吧跑一跑,舞台灯光耀夜空……”文艺爱好者张彦霖表演的山东快板《醉美朱集》,赢得现场阵阵掌声。2024年7月打造的“枣乡新语”也是青年特色宣讲品牌。镇区党员干部、优秀青年人才及在校大学生等,依托“双红”文化资源,将理论宣讲融入顺口溜、山东快板、非遗展演等艺术形式,让理论宣讲更加鲜活生动。
镇上各个学校的理论宣讲活动也从室内扩大到了室外。除了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常规活动,一到周末或节假日,老师们就会带领孩子们奔赴枣博园、枣乡记忆展览馆等地。在那,孩子们与游客一同欣赏美景,聆听党的故事和朱集发展成就,欢声笑语与知识传递交织在一起。
朱集镇还积极探索创新信息传播方式。不满足于传统的口口相传模式,还巧妙借助视频号、“大喇叭”等媒介,全力打造线上宣讲分阵地。精心策划推出“朱集之声”,设有七大特色栏目,实现了文字到音频的转化。以“小崔说医保”为例,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83场线上宣讲,辐射2.6万名群众,成功打破空间限制,让党的声音精准抵达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