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有窍门 控糖更高效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王琰

每年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教育改变明天”。有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已超1.41亿人,但仅有40%的患者血糖得到控制。“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心血管、肾、眼、神经受损。”德州市中医院西院区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焦素杰说,因此,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让患者控制好血糖尤为重要。

糖尿病与年龄、家族病史、生命早期的营养状况、肥胖、运动不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有关。如果出现明显的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三多一少”症状,就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运动治疗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适当的运动能消耗机体能量,减轻体重,改善肌肉及内脏的胰岛素抵抗,同时减少身体的脂肪含量,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科学运动能降血糖。如何做到科学运动?焦素杰说,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周运动时间不少于150分钟,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主要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游泳、骑车、跳舞等;可以少量、间断地进行一些力量锻炼,例如哑铃、杠铃等。在正式运动前,建议进行10分钟左右的热身运动,防止肌肉或者韧带拉伤。

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并发症的人群运动要求也是不同的。年老体弱者可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及柔韧性训练;超重或肥胖的年轻患者可以提高运动强度,适当延长运动时间,除了常规中等强度运动之外,需增加间歇性高强度训练,每周两到三次,运动时尽量采取保护关节的运动方式,可选择游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每天进行20至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合并严重的视网膜病变、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情况应避免运动,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渐恢复运动治疗。

此外,运动最好在餐后1小时开始,避免空腹运动,要随身携带糖块以防发生严重低血糖。运动时应穿着宽松透气的鞋子和袜子,以免磨破足部皮肤。

焦素杰提醒糖尿病患者,运动要循序渐进,以安全为重,运动前和运动后要及时监测血糖。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