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要注意心理“防疫”

孕产妇要注意心理“防疫”

□本报记者唐志梅本报通讯员孙星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孕产期是女性生理保健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保健的关键期。此时,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比较大,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孕产妇该怎样调节好情绪,呵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心理健康门诊医生季冬建议,要正确看待心理变化,学会自我调节,争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季冬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处于特殊生理时段的孕产妇更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如果再加上对疫情不正确的认知,会造成自身不必要的恐慌。因此,孕产妇首先要客观、真实地了解疫情的相关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其次,应从行动上积极做好防控措施,进行常规产检时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勤消毒。要正确看待心理变化,接纳负面情绪的同时进行适度调节。

如何在孕产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呢?季冬建议,孕产期情绪波动比较大是正常现象。要学会识别、接纳当下的情绪。当意识到自己焦虑、抑郁的时候,可以明确地告诉自己“我现在很不舒服”“我很烦”。当情绪被识别后,它的破坏力就会降低很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足量睡眠,这些对稳定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制订每日任务清单,建立相对稳定的生活秩序。有序的生活节奏感可以使人情绪稳定。特殊时期,孕产妇更多时间只能在家待着,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疫情负面信息上,情绪就会更加糟糕。因此,不妨给自己做一个每日清单,安排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学习孕期营养、自然分娩、育儿等知识,做孕期保健操,适度追剧、看电影、做手工等。

最后就是家人支持,为孕产妇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家人要重视和关心孕妇心理变化,尤其是丈夫,要理解孕产妇比一般人群更易遭受疫情困扰的情况,耐心倾听她们的恐惧和担忧,给予积极反馈。同时家人应鼓励她们倾诉烦恼,言行要更加体贴、关爱、温情。家人也可以引导孕产妇学习自我放松的训练方法,通过调整呼吸(深而缓的呼吸)、冥想、肌肉放松等,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