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医院: 为患者治愈罕见“舞蹈症”

市立医院精准诊断、科学控糖——为患者治愈罕见“舞蹈症”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侯进

近日,德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专家精准诊断并治疗一例罕见病: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而病症背后的元凶,竟是多年未控制的高血糖。

9月中旬的一天,德城区王先生突然患上了一种“怪病”,不论吃饭、睡觉还是喝水,左侧肢体都会不受控制地扭动,有时还会咂嘴,远远看上去像在跳舞。起初,他并没太在意,几天后,手舞足蹈的症状也没减轻,让他十分难受。后来,他来到德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入院后,医生为王先生做了脑部CT,并未发现太大异常,仅是“右侧豆状核稍高密度样改变”。但询问病史时,神经内科副主任翟志刚发现,患者10年前就患上了糖尿病,但未坚持服用降糖药。近几年他不仅没有正规监测血糖,还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一系列的症状有可能由高血糖引发。经检查,王先生血糖达到了每升30.5摩尔,远超正常水平。

虽然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例,但综合CT结果,加上不自觉地“舞蹈”、血糖特别高两点临床症状,翟志刚怀疑王先生患上的是一种罕见病——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当即,翟志刚用胰岛素为患者降糖,缓解症状。为明确诊断,对王先生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

非酮症高血糖伴偏侧舞蹈症,又称糖尿病纹状体病,最早于1960年被报道,发病率小于十万分之一。翟志刚介绍,这是一种少见的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发病率高,其特点是非酮症高血糖、肢体莫名“舞蹈”。

随后,翟志刚使用调节神经的药物为患者治疗,内分泌科专家也前来会诊,细化了降糖方案。几天后,患者血糖降下来了,手舞足蹈的症状明显减轻,血糖也得到控制,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很快便痊愈出院。

“因非酮症高血糖伴偏侧舞蹈症本身就少见,而且常伴有肢体的不自主运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癫痫、多动症、脑血管病等,从而延误治疗。”翟志刚提醒,若血糖依旧得不到控制,病症仍有复发的可能,还有可能引发其他高血糖并发症,因此遵医嘱合理控制血糖、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才是根本所在。

虽是首次接诊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患者,但在以往的学术交流、病例讨论中,德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见到过这样的病例,了解到相应的治疗方法。扎实的基本功、广泛的知识储备和耐心细致的问诊过程为本次罕见疾病的精准诊断、及时治疗打下了坚实基础。

“神经内科不仅仅治疗头疼、头晕,事实上,很多疾病都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因此神经科医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科医生,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宝新表示,下一步,神经内科医生将继续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丰富经验阅历,同时督促临床医生不断学习,储备知识、技能,提升诊疗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