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唐志梅本报通讯员王琰
进入秋季之后,早晚的天气逐渐转凉,中午虽然骄阳似火,早晚却秋意渐浓。每天十几度的温差也让秋季成为各种疾病高发的季节。德州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刘希良提醒市民,天气变凉时要防止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部神经炎,即面瘫病症。
通常所说的面瘫是指周围性面瘫,即由面部神经受风寒后发炎引起的面瘫。面瘫的症状在脸的上部和下部都有体现。两者以颧骨为界,上部主要表现为不能皱眉、不能蹙额、不能眨眼等。下部主要表现为不能鼓腮帮、嘴歪等症状。面瘫可能发生于任何年龄,其中以中青年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中枢性面瘫,即面部神经正常,但由于脑出血、脑梗阻等病变,大脑失去了对面部的部分控制。在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混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面瘫病症。简单来说,中枢性面瘫是因脑部发生病变而导致的面部控制失衡,而面瘫则是面神经出了问题。
“治疗面瘫,针灸是首选。”刘希良介绍,在病情恢复期,利用针刺患侧及对侧合谷穴,面部针刺选取地仓穴、阳白穴、太阳穴等,同时配合每天30分钟的红外线、电针、疏密波或面部闪罐、拔罐等治疗方法,大部分患者20天到30天能恢复,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有可能留下后遗症。
刘希良提醒,面瘫患者要避免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心情面对现实,尽早接受康复功能训练。出门时要避免风寒,注意休息,避免眼睛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