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早产时突发肺栓塞命悬一线,德州市立医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

孕妇早产时突发肺栓塞命悬一线,德州市立医院——多学科联合成功救治

本报记者滕璐本报通讯员张潇然侯进

近日,德州市立医院多学科通力协作,将一位孕27周突发肺栓塞的产妇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为一个仅900克的早产儿搭建了生命“绿色通道”,也用实力和担当打了一场母婴安全“保卫战”。

今年春天,32岁的小芳(化名)得知自己怀孕。由于前两次怀孕均因意外没能留住孩子,这次,她格外珍惜,但在怀孕27周时,出现临产征兆。她赶紧来到德州市立医院,经检查,宫口已经开了五指。产一科主任胡岩诊断其为先兆早产,让她入住产一科病房,进行保胎治疗。3天后,小芳突然感到有些憋气,后来症状进一步加重,已经不能平卧、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经检查,初步判定小芳为肺栓塞。肺栓塞具有发病隐匿、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突然发病,短时间内危及生命,让人措手不及,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刻不容缓,立即抢救!血管外科主任祁洪军、重症医学科主任吕颖等专家接到通知,立刻返回医院参与会诊。会上,副院长李凤玲向各科室主任下了“硬要求”:“无论如何,想方设法保母婴平安!”

但面对这样的情况,抢救团队却陷入两难境地。肺栓塞意味着患者急需溶栓治疗,可此刻她处于妊娠状态,很多检查不能做、溶栓药物不能用、取栓手术不能开展。若继续妊娠不溶栓,孕妇病情将进一步恶化,后果不堪设想!27周超早产儿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极易出现呼吸衰竭、颅内出血等危险情况。

分娩方式的选择上,更考验着专家的技术水平:若经阴分娩,以小芳目前的心肺功能,很容易出现意外;若剖宫产,产后使用溶栓药物时,凝血功能将会下降,剖宫产刀口又急需凝血因子进行恢复,这又成了一个难题。

紧急会诊后,最终,专家们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治疗方案:剖宫产时,将子宫动脉结扎,12小时后再使用溶栓药,溶栓的同时最大程度保证刀口恢复。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小芳顺利手术,娩出婴儿。由于早产儿胎龄较小,体重仅900克,建立自主呼吸困难。婴儿娩出后,医护人员启动早产儿复苏流程,暖箱早已预热完毕,复苏成功后孩子到新生儿监护室进行后续治疗。

小芳产后回到重症监护室,全院专家联合指导、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精心守护,给予溶栓治疗,病情慢慢好转。为了不耽误母乳喂养,医生还特意选择了哺乳期可用的药物。一周后,小芳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器官功能明显改善,转入心内科进行后续治疗,如今已康复出院。出院前,小芳手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谢谢医护人员用温水为我擦拭身体,救治、护理的同时还安慰我,帮助我疏导情绪……”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