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关注“骨龄”变化,把握孩子的“最佳长高期”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于海琳通讯员侯进
俗话说“春生夏长”,让孩子长得更高些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身高猛“蹿”,有些家长不免心急。随着暑假的到来,不少家长趁此时机陪孩子前往医院儿科门诊测骨龄,找寻“长高”妙招。
骨龄检测帮助查找长不高的原因
近日,市民李女士陪7岁的儿子晨晨(化名)来到了德州市立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我和他爸爸身高都不矮,但是孩子现在比班上的同龄男孩矮了足足半个脑袋,孩子以后会不会长不高?”面对焦虑的李女士,德州市立医院儿科主任何志华建议晨晨进行“骨龄”检测。
“骨龄是衡量长高空间的良好指标。在人体内,不同年龄骨化中心X线的图像,都有不同的特点,代表不同的发育年龄,可以判断出骨龄,从而反映孩子目前的生长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何志华说,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骨龄判断孩子的生长发育潜力,为预测孩子成年终身高提供一定依据。
经过骨龄检测,晨晨的骨龄结果显示与年龄相符,何志华随后为晨晨制定了一套健康管理方案,并提醒李女士定期复诊。
骨龄与年龄不符,生长发育有问题
“对于生长发育正常的孩子,我们可以通过骨龄测试结果,为孩子提供健康管理的方案;对于在骨龄检测中发现的一些特殊孩子,我们也可以给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何志华表示,儿童骨骼的生长从骨骺开始,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骨骺线”就会闭合且不可逆,身高增长也就随之停滞。
“对于青春期前的孩子,建议每年都能测一次骨龄,有助于根据骨骼生长情况制定科学的长高计划。”同时,何志华也强调,当青春期到来时,骨骺线已经趋于闭合,长高的空间较小,所以骨龄检测的频率也要增加,以每半年一次为宜,做好持续监测。
何志华介绍,正常情况下,骨龄与年龄的差值在±1岁之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很有可能是孩子的生长发育出了问题。
运动和饮食对身高影响也很大
虽然身高与遗传关系紧密,但后天饮食、生活习惯、生长环境等因素对身高的影响也很大。
“日常生活中,要让孩子坚持适量的运动,如引体向上、广播体操等伸展运动,跳绳、跳远、篮球等弹跳运动,跑步、游泳、溜冰等全身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科学、适量,每次在30-60分钟为宜。”何志华建议。
此外,家长也可引导孩子多吃一些钙质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海产品、蔬菜类、肉类、蛋类等,保障孩子体内的钙元素充足,为骨骼生长储蓄好充足的原料。“高质量的睡眠也是身高增长的重要前提。”何志华指出,生长激素一般在22时至次日1时睡眠时达到高峰,建议儿童及青少年尽量在10点之前入睡。
何志华提醒广大家长,虽然孩子的身高很重要,但家长也应树立健康的“身高观”,用科学、合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身高发育,避免因过于焦虑而采取激进办法“拔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