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审批团队到企业现场问需
工作人员在帮办代办专区为市民提供服务
企业员工在服务驿站咨询审批事项
办事群众在服务自助终端办理业务
市政务服务中心一角
□本报记者李海玲本报通讯员梁民尹熠陈艳华
今年以来,禹城市聚焦企业群众高频办事需求,通过流程集成化、服务便捷化、审批智能化三重突破,推动政务服务从“多头办理”向“一次办结”转变,全力打造办事环节最简、材料最少、时限最短、费用最小、便利度最优、满意度最高的“六最”营商环境。
眼下,禹城建立起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服务机制,重点提升项目开工审批效率。数据显示,企业申请材料压减超60%,办理环节压缩90%以上,办理时限压缩80%以上,政务服务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专属导航 项目建设“无忧开工”
今年6月,美丽序章(山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明新手握不动产权登记证却彻夜难眠:“地皮空置一天,就损失数万元。可规划许可、环评、施工许可等十几道手续像一团乱麻,该从哪根线头理起?”
就在他焦灼万分时,禹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项目审批团队主动上门,直奔项目现场对接。审批服务专员杨梦真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量身定制出一份清晰的审批清单——上面不仅逐项列明项目全阶段所需办理事项、申报材料明细,还结合项目实际给出建议:“若7月能完成施工图报审,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时,就能同步推进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的17个事项,妥妥能赶上既定开工计划。”
这番话瞬间帮朱明新拨开了迷雾,他长舒一口气:“以前办审批像在迷宫里瞎转,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走。现在有了清单当‘导航’,每一步该做啥、咋做,全都明明白白!”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为项目审批创新推出的“私人定制+专属导航”服务。针对项目全生命周期需求,该局组建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方案”,在项目立项、用地许可等关键阶段开展“一对一”前移合规指导,提前告知注意事项,避免企业走弯路。同时,根据项目性质设计差异化申报路径,每个阶段都配备专属“二维码”,企业扫码就能查看详细流程、所需材料及办理标准,实现审批流程一目了然。
为进一步打通项目开工“最后一公里”,该局在山东政务服务网·禹城市站点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专门设置“高效开工一件事申报模块”。企业登录系统后会发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等17个事项,被整合为一张动态表单。“我们对项目开工事项的申请表单、申请材料进行全面合并去重,最终形成一张综合性表单。”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建设项目组组长王澍奇介绍,企业可根据工程规模、建设内容自由选择需办理的事项,真正实现“按需申报”。更贴心的是,系统能自动调取企业历史提交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材料,无须企业重复上传,材料压减率达60%以上。
在流程优化上,该局创新采用“并联触发”机制,推出“并联审批+分阶段办理+容缺办理”组合模式:通过“申请材料一窗受理、审批过程并行协同、审批结果关联共享”,将多个原本“串联”的审批事项改为“同步推进”,企业只需一次申报、一次配合审核,就能完成多项审批。以涉水审批为例,通过推行“菜单式”涉水许可模式,充分解决报告内容重复、批复文件过多等问题,报告编制资料共用率提高60%,全事项审批承诺时限由原来2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服务效率提升1倍以上。
帮办代办 服务专员“一站办结”
8月14日一大早,德州高新区协同发展产业园办公楼大厅的“企业服务工作驿站”里,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孙慧敏正忙着整理材料、接听咨询电话。这个建在园区里的“服务点”,让企业下楼就能办事,全程不用出园区。“过去跑大厅得半天,现在专员主动上门,太方便了!”刚办理完业务的山东正冠润滑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卫红感慨道。眼下,禹城依托“企业服务工作驿站”,已累计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预约上门等服务200余次。
禹城以“集成化”思路重构服务体系:除了在重点园区设立“企业服务工作驿站”外,还同步组建重大项目“审批服务专员”队伍,实行“一对一”“全包圆”帮代办服务,全程盯紧靠上;更打破部门壁垒,融合税务、科技、工信、金融等10余个部门资源,通过派驻专人,打造涵盖人才、科创、政策、法治、金融、民生等领域的多元化、个性化衍生服务区块,让涉企服务从“多头跑”变为“一站办”。此外,成立“禹小司”法律志愿服务队,联合相关部门及法律顾问,定期进驻服务驿站,为企业免费提供政策解读、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等服务。系列改革下,服务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申请材料压减30%,跑腿次数减少80%,办理时限缩短65%以上。
服务前移的背后,是政府角色的深度转变。今年,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7部门印发《禹城市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依托“一窗通”系统,将企业变更登记、印章刻制等7个分散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套餐。
美益源奶粉经营部转型升级为美益源(禹城)商贸公司,成为该项改革的标杆案例。负责人范钟洲仅提交一次申请,系统就自动触发多部门联动——印章备案同步税务登记、社保账户等相关信息,两小时便完成“个体户转企”。转型后企业仍沿用原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立时间等核心要素,最大程度保住经营延续性。“以前跑7个部门,现在填1张表格!”范钟洲感慨道。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禹城新注册市场主体1157家,“个转企一件事”系统已为18家个体户高效办理转型。
数智赋能 审批业务“一次办好”
“以前查个审批事项阶段、找个事项名称,得登录政务服务网,现在扫一个二维码全搞定!”禹城市景坤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点开手机里的“流程定制二维码”,根据项目自身需求查看事项阶段、事项名称、申请材料收费标准等内容。
这是禹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一码集成”改革的直观成果——依托审批流程定制系统,工作人员根据项目类型、规模大小等差异,为每个项目绘制“菜单式”“套餐式”审批流程全景路径图,再将这幅“路径图”生成“流程定制二维码”。企业只需用手机扫一扫,项目全周期的审批节点、各环节所需申报材料便一目了然。
数智化改革的深度,远不止“一码通”带来的便捷。“就像有个电子管家,记住了我们所有证件信息,办事时根本不用反复找材料。”刚办完药店开办审批的禹城市百姓康大药房经办人李丰淇,分享了她的办事体验:以往开办药店,需单独申请《药品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备案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还要办理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仅要提交多套材料,更要配合多次现场核查。如今,这些事项被打包整合为“药店开办一件事”,依托“信息共享+批量办理”模式,企业只需补充填报个性化信息即可完成申报。审批人员一次性上门,同时核查药品储存条件、医疗器械摆放规范、从业人员资质等多项内容,“多个事项一次核查、整改意见一次告知、整改情况一次复审”,避免企业多次准备、反复整改,审批时限直接压缩50%。
在高频个人事项办理上,数智赋能同样让“一次办好”落地生根。以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登记为例,以往群众需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到政务大厅办理,现在借助“禹快办”微信公众号的导引功能,即可在山东省政务服务网实名登录后进行申报、查询政务服务业务,全程几分钟就能完成登记。此外,通过网上“预约服务”功能,群众即可预约办理业务的具体时间段,并在约定时间携带相关材料前往窗口一次办结。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还在政务大厅设立专门窗口,配备专门设备和工作人员,帮助特殊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能化服务的便利。
“我们还在持续深化‘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杨金勇介绍,目前已推动税务、社保等多个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互认,在企业开办、项目审批、民生服务等领域,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复用”。“我们将继续深化数智化改革,拓展‘一码集成’应用场景,完善‘企业服务工作驿站’功能,持续塑强‘禹快办’服务品牌,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审批服务的强劲动能。”杨金勇说。
本版图片记者李晓楠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