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乐陵 畅通小哥骑行路

原标题:

我市抓好软硬件建设,破解外卖快递人员寻址、充电等难题——

温情乐陵 畅通小哥骑行路

位于德百广场西侧的工会驿站

刘争辉在工会驿站内加热食物

吕洪凯在换电站为车子更换电池

智能化分拣提高工作效率

文/图记者邢仁宇  通讯员苏安矗

6月中旬以来,我市持续高温预警,最高气温一度接近40摄氏度,大雨、雷暴也接踵而至。然而,在热浪与暴雨交替中,外卖骑手、快递员的身影却始终穿梭在街头巷尾,如同人体中奔忙的红细胞,用速度与坚持默默为千家万户输送着“养分”。

7月10日,当日最高气温达38摄氏度,记者走近三位“城市红细胞”,体验并记录下他们的“高温送单路”。

刘争辉——

时间就是金钱

上午10点,刚刚跑完早班的刘争辉支好车子,一头扎进了位于乐陵市德百广场西侧的工会驿站,在空调凉风的吹拂下,他露出了笑容:“现在热得也忒早了,早晨衣服就湿透了。”

刘争辉成为外卖小哥已有3年多,他经常早晨7点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一直干到晚上10点多,在同行中是出了名的吃苦耐劳。“早晨单子少,所以跑早班的人也少,分到的单子数量反而还行。”刘争辉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他早晨已经送了10多单。

很快,工会驿站陆陆续续走进来更多骑手,有些人和刘争辉一样刚刚跑完早班,也有些人是前一天跑到深夜,还打着哈欠。早班后到10点30分的午高峰前是一小段空窗期,不少骑手会选择在这里歇歇脚、聊聊天。

10点30分一到,骑手们互相道别,便开始了各自的征程。刘争辉走进德百广场,根据接单从三楼到一楼走了个遍,轻车熟路地将奶茶、咖啡、焖面、拌饭一一收到手中。

夏季是外卖旺季,一方面由于天气炎热,人们不喜欢开火做饭,另一方面对于冷饮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午高峰开始,刘争辉手机中的接单音便没断过。“只要愿意送,就不愁没有单子。”刘争辉行动非常迅速,经常是记者刚把车子停好,他便已经完成送餐,大步流星地从楼上走了下来。被问及能否稍稍放缓节奏,他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已经习惯这个节奏了,毕竟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耳熟能详的比喻,在外卖小哥这里却是实打实的。

随着时间推移,刘争辉前胸的汗渍不断向下蔓延,形成了一片“盐碱地”。下午两点,不间断的订单有了间隙,他也终于有时间喘口气。他算了算,这3个多小时送出了40多单。

午高峰结束后,骑手们不约而同地回到了工会驿站,他们有的接了一大瓶水痛饮,有的坐在空调风口下享受片刻休闲。刘争辉则是赶紧将手机充上了电——他的手机电量显示已经变红。

“夏天送单,最怕的不是热,而是手机没电。”刘争辉的话引起了现场不少骑手附和。原来夏天送单,手机比人更容易“罢工”。为了看清屏幕,手机亮度往往必须拉到最高,耗电量大的同时发热也严重,加上太阳的炙烤,手机很容易进入耗电的“恶性循环”。“冬天还能用充电宝顶一顶,夏天边用边充,发热量更大了。”刘争辉说。好在工会驿站解决了这一问题,设立了骑手专用充电插座,解了许多人的燃眉之急。

在工会驿站里,除了充电插座,还配备有医药箱、微波炉、饮水机等设备,进门的橱柜里还能找到打气筒、雨衣、螺丝刀等工具。此外,驿站还定期开展免费理发、健康义诊、心理咨询等活动,让骑手在休息之余能够得到身心的慰藉。“忙完上午的活儿,来这儿充充电、歇歇脚,下午干活更有劲儿!”刘争辉说。

像这样的驿站全市有33处,日均接待骑手达200多人次。

吕洪凯——

感觉越来越被尊重

下午3点,记者见到了第二位外卖骑手吕洪凯,这位高高瘦瘦的大男生,2023年高中毕业不久就加入了外卖小哥行列,如今已经在城市中奔波了两年。

这一时段的单子以下午茶为主,是各类奶茶、咖啡、糕点的主场,相对没有那么忙,也不像高峰时期那么急,我们得以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吕洪凯说,跑外卖虽然辛苦,但收益是可视化的,一单跑下来能赚多少钱可以直接看到。“看到自己的辛苦变成实实在在的金钱,就会特别有成就感。”他说。

由于入行时间尚短,吕洪凯还做不到轻车熟路,每到一个社区,他都会习惯性地在“骑手友好线路图”前驻足一会儿,寻找单主的位置。“以前在这个小区送餐,跟走迷宫似的,有次足足绕了十几分钟,可把我急坏了。”吕洪凯指着图上的标识说。记者注意到,图上不仅标注了各楼栋的位置,还标出了公共卫生间、工会驿站、换电站的具体方位。城区内的9个社区均配备有“骑手友好线路图”,简单的一张图示,为不少骑手带来了方便。

送完几单后,吕洪凯将电动车停在了阜盛社区的一处换电站,为车子更换电瓶。

像吕洪凯这样的专职外卖员每天一般要换3次电瓶。“如果送餐是一个游戏,那么电量就像我们的‘生命值’,换电站就是‘补给点’。”吕洪凯说,从入行以来明显感觉到换电站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又增加了3处。“每个换电站都在我们送餐的必经之路上,看来是把我们的路线研究透了。以前需要专程跑去换电,现在顺路就能解决。”他说。

下午虽然没那么忙,但夏季的炎热是不变的,不一会儿,吕洪凯准备的一大桶水就已见底,汗从头盔里滴滴答答落到了裤子上。一次送餐后,吕洪凯手中多了瓶饮料,他说是客户送的,“说了不用,但还是硬塞给我了。”吕洪凯脸上挂着笑说。

去年以来,各平台与城区内的社区书记签订了《骑手友好公约》,提倡“不随意催单、不恶意差评、递上一杯水、道声辛苦了”,宽容、互助成为主基调。

“顾客理解我们,社区帮着我们,感觉自己越来越被尊重,送起餐来也更得心应手了。”吕洪凯说。

宋心涛——

自己是城市的一分子

下午4点,见到宋心涛时,他正准备赶回乐陵市客货邮融合示范园内的快递分拣中心,新一批快件已经分拣完成,正等待他进一步分发。

刚走进快递分拣中心的大门,机器轰鸣声便扑面而来,只见快递员们穿梭于分拣线之间,额头上挂满汗珠,却仍手脚麻利地扫描、分拣、装车。

“能不能帮我拍个开箱视频?”到达送货地址后,一位客户向宋心涛询问,他爽快地答应下来,在拍摄途中还熟练地叮嘱客户应该如何展示细节。

宋心涛告诉记者,现在多数快递是批量式直送驿站的,由驿站分拣后用户凭取件码自行领取。而他属于“传统”快递员,需要挨个儿打电话沟通、送货上门。

“需要上门派送的快递往往价值比较高,需要更加认真仔细。”他说,这样的货物,他通常每天要派送300件左右。

途经一个路口时,宋心涛敏锐发现前方地面有一片撒落的石子,他将送货的三轮车停在路边,用手机拍照后发给了交通运输行业党委的相关负责人。

“虽然放着不管也早晚会有人发现清理,但毕竟早一会儿就少一些出事故的风险。”宋心涛说,在日常工作中,他经常会留意道路交通方面的问题,上个月,他报告了一处道路坑洼不平,不到一周便修整完毕了。

“像类似的事还有很多,这儿灯不亮了,那个小区楼号不清晰……城市边边角角的问题,只要提出来都能及时得到解决。”宋心涛说,这样的反馈让他非常有归属感,切实感受到了自己是城市的一分子。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