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湖街道乐缝创意坊成立20年,累计帮扶困难群众数千人次——爱心和温暖在奉献中传递
志愿者在制作居民定制物品。记者姜伟摄
7月8日,走进位于德城区新湖街道丰华社区的乐缝创意坊工作室,“哒哒哒”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10余名志愿者正在有序忙碌着。
“最近正给颐养中心赶制一批侧卧器,一共60个。”乐缝创意坊志愿服务队党支部书记潘玉梅说,她们去德州心湖阳光颐养中心慰问,发现护理员在给卧床老人翻身时非常吃力,回来后便着手设计。“经过四五次调整,才定住了这个样式,充填物是高密度海绵,楔子造型便于垫在患者身下起到承托作用。”潘玉梅说。
乐缝创意坊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5年,最初成员是包括潘玉梅在内的4名退休人员,针对社区困难家庭、老弱病残人员,从开始走访慰问、上门聊天,到后来捐助生活用品,帮助洗涮、打扫卫生。潘玉梅介绍,随着服务对象的增多,需要捐助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样化,全靠买的话投入资金太多,她们便发挥特长自己动手做,做的东西既有抱枕、枕套、被罩等日用品,也有褥疮垫、小靠背等“私人定制”物品。
工作室靠东面墙的展示架上,摆放着数十种根据居民需求量身打造的小物件。潘玉梅一一介绍,这个“甜甜圈”造型的圆垫子是为做肠改道手术市民设计的,那个袋子是为卧床患者翻身设计的……每一个物品的背后,都是志愿者无数次的上门走访和反复改进的结果。
越来越多的新面孔,为这支队伍注入新活力。56岁的志愿者王兰芬去年刚一退休就加入进来。由于本身就会编织东西,很多手工活她一学就会。“既能发挥自己长处帮助别人,又让退休后的生活变得丰富,特别开心。”王兰芬说。
“6年前,我公公摔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乐缝创意坊的志愿者常来看望,送来靠枕、翻身带,我们一家很感激。”志愿者韩金凤在公公病情稳定后加入志愿服务队,缝制手工、走访慰问,她都抢在前面。
志愿者孙俊伶的孙女赵紫涵自小跟着她一起入户走访,和患有尿毒症的婷婷结成帮扶对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这让原本腼腆内向的婷婷变得开朗了。 赵紫涵还加入了社区红领巾志愿服务队,担任副队长。已读高二的她,依然利用节假日参与社区活动。“奶奶换了股骨头后走路不方便,却没有停止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我要向她学习,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别人,带给更多人光和温暖。”赵紫涵说。
20年来,乐缝创意坊志愿服务队从一台缝纫机、几卷针线起步,广泛开展畅心聊天、连心缝补、暖心洗衣、悦心理发、舒心理疗、爱心帮扶“六大便民服务”。同时,协助社区开展普法宣传、人口普查等工作,累计为困难群体制作发放被褥2000余套、衣物1000余套、环保布袋5万多个,先后获评全国助残先进集体、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全国敬老文明号、山东省优秀巾帼志愿服务组织。“只要大家还需要,我们会一直‘缝’下去。”潘玉梅说,“我们要借助乐缝创意坊志愿服务队品牌的影响力,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
在乐缝创意坊志愿服务队的影响下,新湖街道组建起“首善先锋”志愿服务总队,总队覆盖19个社区,拥有87支分队,志愿者达3600多人。“今年以来,新湖街道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32场次,涵盖健康义诊、爱心义剪、暑期托管、环境整治、便民服务等领域,惠及居民15960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新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宗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