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村搬迁住进新楼房,环境改善形成商业圈——
马寨村:和美宜居 发展底气足
高楼林立的马寨社区。记者 路龙帅 摄
村民李振海(左一)讲述马寨村发展史
村民在文化广场上锻炼身体
□本报记者 胡兵
齐河县晏北街道马寨村建于明永乐年间,地处交通要道,商贸繁华。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庄经过多次规划,整村搬迁改善居住环境,如今的马寨村已完全融入城市发展。
历史悠久,大集带来繁华
“明永乐年间,官府从山东诸城移民,骑马圈地,划界为村,建立了‘马戒村’。”79岁的村民李振海介绍,后来随着人员增多、村子规模扩大,为防盗贼作乱,在村西建一寨门,村名又改为“马寨村”。在明代,马寨村修建有“真君庙”,明朝巡抚房守士撰文的石碑现保存完好,在清朝齐河县志上有记载。
马寨村土质以沙质土壤为主,主要是黄河决口冲击而成。据史料记载,公元1884年,黄河李家岸决口,致使千顷良田尽被沙压。
由于良田被沙压,农作物无法生长,青苗常被风沙连根拔起,正所谓“正月青,二月黄,三月误不了种高粱”。过去,马寨村小麦产量很低,以种高粱和谷子为主。
“出齐河,往北走,过了马寨是安头,旺宝庄子歇一歇,一气到了甘隅头。”李振海用一句顺口溜,说起了老辈人对马寨村的印象。马寨村地处齐河县老城通往临邑县的交通要道,人流车流较大,商贸业发达,是方圆十数里的大村庄。
马寨大集有几百年的历史,到清代已成规模。农历逢“四、九”赶集,路远的人,大都后半夜开始往集市上赶,就想占个好摊位。1958年,马寨大集迁往他处。
马寨村的民俗表演也十分出名。民国时,踩高跷、玩旱船在马寨村一度兴起,村民们自愿捐粮食,添置道具。农闲时排练,每年春节后到十里八乡演出,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日。
20世纪50年代,村民马申远从济南回到马寨村,他曾是济南小有名气的京剧票友,京剧功底扎实。回村后,马申远招集青年京剧爱好者学唱京剧,利用早期戏班子留下的服装道具,为村民演出。当时,经常演出的剧目有《空城计》《捉放曹》等,后来又加入了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等。
整村搬迁,村民住进楼房
“20世纪80年代以前,村里没有统一规划,村民建房无序,街道弯曲、狭小,遇到阴雨天积水严重。”88岁的村民张叙汉介绍。1982年,马寨村整村向南扩迁,新规划的村庄道路宽阔,房屋全为砖瓦结构。1989年,马寨村进行第二次规划,设计了三纵两横主干道,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05年,村内道路全部硬化成柏油马路。2009年,主要街道全部安装上了路灯。
马寨村与附近的钢厂隔邯济铁路相望,相距只有百米。自钢厂建成投产以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挤占了该村发展空间。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马寨村选择整村搬迁。
马寨村457户村民、10家民营小企业要整体搬迁,谈何容易?从2013年起,马寨村党支部就将此事列入了议事日程,经过多方征求意见,九成村民同意整村搬迁。
2014年4月,经上级批准,马寨村开始整体搬迁。新村址遵照马寨村党支部的意见,选在齐河县黄河中学对面。
2014年4月18日,马寨村举行旧村址告别仪式后,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仅用3天时间,全村457户村民全部迁出旧址。
2016年9月26日,马寨社区开工建设。2020年12月24日,马寨村村民完成分房工作,全部住进新楼房。
乐享生活,管理服务有保障
走进马寨社区,一栋栋楼房崭新靓丽,鲜花盛开的文化广场上村民正在锻炼身体,完善的配套设施随处可见。
目前,融入城市发展的马寨社区,有大小企业160余家,随着便民农贸市场建设,各类商户云集于此,形成了马寨商业圈。马寨社区成立了党群服务中心负责社区日常管理,该中心设有便民服务大厅、协商议事室、共享儿童乐园等11个功能室。楼下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可以在这里得到照料。楼上有自习室,暑假期间,教师志愿者为学生辅导作业。便民服务大厅宽敞明亮,提供党务咨询、政策咨询、物业服务等,做到了服务村民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