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果“带火”好日子

□见习记者 李丹丹 本报通讯员 苏安矗 张晓蕾

1月20日,上午9点30分,阳光正好,乐陵市花园镇范桥村种植户张峰、李小青夫妻俩,将大棚的“棉被”掀起,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一年到头,这几天最忙。”说话间,一辆货车向着张峰的大棚驶来。“临近春节,我们种植的圣女果迎来了销售旺季,仅澳林时代天街一家生鲜平台,每天就要1000多斤,出货价每斤能有6元左右。”张峰说。

经过3道棉门帘后进入大棚,张峰朝着存放包装箱的位置走去。室外气温零下10摄氏度,大棚内却暖意融融,红彤彤的圣女果缀满枝头,长势喜人。

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夫妻俩也曾遇到过烦恼:市场上规模化种植的圣女果价廉物美,自家管理费时费力,成本高,加上没有打出品牌,价格上不去,销路也不好。

“五六年前的外出学习,让我们学到了新技术、新方法。”站在绿意盎然的大棚里,李小青一一介绍:这是滴灌系统,科学的水肥滴灌既增产又环保。那是土坯保温墙,整个大棚三面砌有5米宽的土坯墙,是大棚保温的秘诀。每年还有2个月的休耕期,让土地充分“休息”,翻耕、上农家肥、晒地……方法科学,自然品质好,卖得俏。目前,两个大棚占地4亩多,面积虽然不大,收入却让人满意,一年下来能有1万多公斤,去除成本纯利润近10万元。

“2022年,我们种植的圣女果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价格也涨了不少,长期供不应求。”李小青脚步不停,一边为前来采摘的顾客称重、包装,一边介绍,“我们有稳定的超市对接,还吸引了大量周边客户。”

如今,范桥圣女果成了当地的“金字招牌”。为了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夫妻俩还为打算发展大棚种植的家庭免费传授技术,带动更多的人共同致富。

谈起这两年的变化,李小青话语中透着欢喜:“村里大变样,环境美了,道路宽了,生活越来越舒心,家里孩子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去年还盖了新房子,现在正在装修,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新的一年,夫妻俩也有新盘算,打算把规模再扩大些。作为乐陵市电商培训班的结业学员,他们希望通过电商直播渠道,让范桥圣女果走上更多市民的餐桌。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