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党建用上大数据 破解党员管理难问题

    德州新闻网讯(记者朱代军通讯员王涛王玉磊)互联网+党建,会碰撞出什么火花?武城县以智慧党建为依托,破解当下城市基层党建中流动党员多、党员管理难问题,为城市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积累了经验。
    顺应中央、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新要求,我省作出推进城市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部署。对此,武城选择了以互联网+党建的推进模式,建立一套智慧党建系统,把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纳入系统,做到智能化管理,实现大数据思维抓党建。
    “选择这种模式,是因为武城基层党建中流动党员多、党员管理难的问题突出,而互联网+党建模式可打破时间、空间等方面条件的限制。 ”武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季之岭表示。截至目前,武城有1105个基层党组织、18292名党员,其中958名是流动党员。而长期以来,随着武城私营企业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的增长,也决定了必须有一种合适的方式推进区域化党的建设。
    武城把“互联网+”概念融入到党建工作中,同时依托本县正在开展的网格化建设,真正使党建工作有抓手。用武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磊的话说,党建工作提升新高度,必须将传统的工作方法与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机结合起来。
    唐玉印是广运街道贝州社区的网格管理员,每天早晨,他都会和同事一起到所辖小区例行巡视。他的巡视可不是走马观花,他和同事都有一套手机管理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将居民关心的大事小情反映到广运街道智慧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再由街道指挥中心,将任务通过平台下派给社区(村)和网格负责部门进行处理,处理结果需反馈给网格员进行审核,街道办再结案归档。
    以大数据思维抓党建,填补了传统管理上的不少空白。因为小区内有不少外地退休或下岗的党员职工,广运街道畅和社区一度遇到难题:组织关系不在本地,他们无法过组织生活,但街道党委又无法有效管理。依托刚刚建成的智慧党建系统,社区成立了虚拟党支部,解决了这些流动党员的诉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化党建提出的课题正越来越多。武城互联网+党建的模式正在为传统党建管理方式积累经验。目前,武城智慧党建系统已在广运街道贝州社区全面应用,174名党员纳入服务管理,今年底前将拓展到全县6个城市社区。
    互联网+党建,既拓展了武城党建工作空间,又创新了党建多维模式,适应了党建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目前,互联网+党建已成为传播党的理论的前沿阵地、开展党建工作的交流平台、党员学习教育的“空中”党校、服务企业服务党员的绿色通道和提升党员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