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德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每次读到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首《初秋》,眼前总会展现出一幅清新、幽静、恬淡的风景画卷。立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受“三伏天”残余的影响,仍可能出现“秋老虎”的高温天气,但夏季持续高温、潮湿、闷热的天气,一去不复返了。气温渐降,天高云淡,阳光明媚而温暖。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香甜,让人心旷神怡。
初秋的德州,湛蓝高远的天空下,阳光褪去了夏日的酷热,洒落一地金黄。晨起到新湖边,阳光不再灼人,而是懒洋洋地铺在湖面上,将波纹染成碎金。早晚时段,湖中的鱼儿也会浮上水面,嬉戏着,追逐着,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公园、广场上活动的人渐渐多了,大家趁着早晚的凉意做操、健身或漫步。早晨的广场草坪上,露珠在草叶尖颤动,仿佛是被晨风绣上的珍珠,轻轻滚落时带着小草的清芬。梧桐叶边缘泛出浅黄,阳光透过叶子间隙洒下斑驳的光影,青砖路上也泛起了温柔的金色涟漪。
初秋的德州长河公园,银杏叶铺就了金黄的小径,枫叶的火红也吸引着游人的视线。秋日的树叶渐渐褪去翠绿,变为橙黄,每一片叶子都是季节的私语。夜幕降临,星光疏朗却更显精神。夜色渐浓,月光穿过疏朗的枝丫,在地上织出斑驳的网,恍惚间,仿佛能听见夏天踮脚远离的脚步声。
初秋的稻田——齐河黄河水稻在8月中旬正处于成熟初期,已呈现出“金浪翻滚”的景象,金黄与翠绿交织。田埂边,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微黄的稻浪随风起伏,宛如波涛涌动的海洋。叶片渐渐泛黄,在雨后的阳光下折射出斑斓的光泽。稻穗虽未完全转为金黄,但颗粒已然饱满;穗头低垂,形成俏皮如“马尾辫”般的优美弧度。稻子即将成熟,田野上很快便是一片灿烂金黄,迎来一派丰收的盛景。立秋的暖阳,照耀着将要黄透了的大地,这诗意的季节,诠释着岁月的美丽和生命的奇迹。
初秋的玉米,在广袤的大地上茁壮成长,一眼望不到边际。棵棵高过了人头,苞叶中垂下的长须像老者的胡须,藏着八月甜蜜的秘密。这时的玉米,汁液丰盈,缨须茂密,掰下时清脆的“咔嚓”声与蒸煮后的香甜,承载着家庭团聚的温情。农民忙碌的身影在阳光下闪耀,汗水与笑容交织成了秋日最美的风景。
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土壤肥沃,充足的光照与显著的昼夜温差,为枣果的品质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初秋时节,乐陵十万亩枣园已是“枣挂满枝”的景象。椭圆或鹅卵形的金丝小枣核小皮薄,果肉日渐饱满。自8月中旬起,枣果开始转色,至9月进入糖分快速积累期,为寒露时节的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秋的德州,是一幅由自然馈赠与人文温情共同绘就的斑斓画卷,既有诗意的静谧,又有丰收的喜悦。
我爱初秋的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