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傅杰民
□邓吉收
抗日战争时期,临邑境内出了两位令日伪军闻名胆寒的抗日英雄,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们“南路北傅”。南“路”是活跃在城南的县抗日大队大队长路有水,北“傅”就是奋战于匡五县(今陵城区)五区(今临邑县城北林子镇一带)区长傅杰民。由于两人有勇有谋,爱憎分明,对敌人绝不手软,极大地震慑了敌人,日伪军之间若有矛盾,常以“出南门遇老路,出北门遇小傅”来咒对方。
傅杰民,原名傅文元,无棣人,1925年12月出生,1938年9月年仅13岁就加入了庆云县“战委会”,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鲁北支队游击一小队指导员、二军分区游击第一大队大队长、二军分区青年武装队队长、匡五县五区区长兼中队长、济阳九区区长等职。
深入敌后不幸被捕 关押期间策反伪军
傅杰民有两个叔伯哥哥,大哥傅文华、二哥傅杰臣。“七七事变”后,二哥在学校受革命思潮影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二哥的影响下,傅杰民和大哥傅文华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8年初,日寇打到武汉又“回师”华北,重新占领了鲁北大部县城,致使当地抗战形势骤然恶化。当年秋,傅杰民被调到家乡无棣做地下宣传工作,并担任宣传委员。1939年冬,在他的申请下,组织上把他和大哥傅文华及邻居刘占奎3人送到乐陵军政学校学习,结业后分配到陵县鲁北工作队,活动在今临邑城北林子镇一带(李元寨、邱家、东吴楼、西吴楼、曹家寨),主要任务是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
1940年夏,鲁北抗日形势严峻,日寇到处设据点、修岗楼。尤其冬天,没有了青纱帐,到处一览无余,抗日环境更为恶化。此时,匡五县五区抗日形势岌岌可危。
1941年春,傅杰民受陵县县委书记杜子孚派遣,带领一个班10余人和县委组织部部长曹明惠一起去开辟五区的抗日工作。从陵县神头村以北经德县的前后齐家村,趁夜色一路急行军到五区的大傅家村,一行人分3个村住下。第二天,日军就集结了林子街、罗家园、赵龙岗据点的几百名日伪军把3个村子包围。上午,傅杰民他们发现敌情后,各自做好隐蔽。下午,太阳快要落山时,外面传来“啪!啪!”的枪声,傅杰民一听不妙,和通信员一起迅速往村北撤。刚出村,只见北边开阔地里有一群日军,往后看,通信员不见了。他来不及多想,返回来跑进一个院落。院中有个老大娘,他向大娘说明自己身份,要求在她家躲一躲。大娘同意后拿出一件便衣让他换上,然后领着他去了牲口棚。这时,男主人正在牲口棚里忙活,见状说:“躲在这里不行,赶快跟我到柴火园子去。”他跟着男主人刚走到院子中间,敌人就闯了进来。幸亏他一进院子就把盒子枪藏进了柴火垛里,心里还算镇静。尽管他临时换了件便衣,但还是引起了敌人的怀疑,敌人上下打量着他盘问道:“你是干什么的?”
“这就是俺家,”傅杰民镇静地一边回答,一边指着老大娘补充说,“她是俺娘。”
话音刚落,敌人就一拥而上,将他狠狠地打了一顿,逼问枪支和人员的下落。他不说,敌人就接着打,并抓住他的脖领子将头往墙上磕。他坚持说自己没有枪,人也已经跑了。敌人厉声质问:“你为什么没跑?”他答道:“我睡着了,醒来才发现他们已经不见了。”
原来五区这一带称“娘”叫“奶”,日军带来的汉奸一听他就不是本地人。敌人将他捆绑起来带到林子街据点,一关就是两个多月,幸亏大傅家村民给据点里送了些钱,采取了赎保措施,他才幸免于难。被关押期间,他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据点里分警备队和自卫团,自卫团都是当地人,敌人把他交给了自卫团看管。时间一长傅杰民就和他们混熟了,趁机做分化瓦解工作,争取他们反正抗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侯家村的叶玉山、林子街的王长谦、郝家村的郝祥子等6人带了3支步枪反正了。被放出来的第二天,他带领这6人找到了部队,并被委任为陵县独立第一中队中队长。队伍很快就发展到30多人,当年秋天被编入了陵县县大队。
机智揪出汉奸 杀一儆百敌胆寒
傅杰民接受上次被捕的教训,带领队伍从不在一个村子久住,有时一夜之间转移两三次。为便于发现敌情及时脱身,他们夜里经常睡在房顶上,即便这样,还时常遭到敌人的袭击。有一天,抗日村民向他举报,有人暗中向日军通风报信。为了不打草惊蛇,他派人秘密监视那个汉奸。一天晚上,那个汉奸又溜出村子,向林子街据点方向跑去,他得知后,立即带领队伍转移。夜里日军果然来了,扑了空后将汉奸一顿拳打脚踢。
第二天傍晚,傅杰民拉回队伍,在村头正遇上那个汉奸出来观察动静。他拉着汉奸说,去他家喝两盅、包饺子吃。汉奸虽心虚但又无奈。在汉奸家里,他先是义正辞严地揭露对方为日军通风报信的卑鄙勾当,然后将其押到村外处决,并连夜处决了汉奸交代出来的其他村的3个汉奸。消息传出,曾与日军有瓜葛的人吓得心惊肉跳,再也不敢替日军做事。做伪军的也惶恐不安,背地里常谈论说:“不怕傅队骂,也不怕傅队打,最怕傅队说‘到你家喝两盅、包饺子吃’这句话。”
连夜撤离会议驻地 保护地委书记何郝炬
1942年寒冬,在临邑境内的王楼村,我军与敌人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傅杰民因事先正确判断了敌情,成功保护了二地委书记何郝炬。
1941年秋,二军分区成立青年武装队,傅杰民被任命为队长,主要任务是保卫二地委书记何郝炬(当时化名郝炬,代号“大哥”)和地委机关。1942年腊月,傅杰民率青年武装队跟随何郝炬到临邑城南与二专署、二军分区首长会合,参加在皂户李村举行的高级干部会议,与会人员及部队指战员达千余人,傅杰民率队驻扎在了齐家集村。会议连续开了3天才结束。傅杰民心里一直不踏实,因为日军正到处拉网“扫荡”,企图消灭鲁北一带的八路军,二地委机关、二军分区司令部是主要目标。
会议结束后,何郝炬到了晚上才回到住处。傅杰民这时已心急如焚,催促何郝炬趁夜晚赶快撤离,何郝炬这时十分疲惫,便想再住一晚,明天一早再走。傅杰民一听急了眼说,现在日军到处“扫荡”,咱们在这里已连续待了3天,目标太大了,万一日军“扫荡”过来,那麻烦可就大了。见何郝炬仍在犹豫,傅杰民立刻向队员下命令道:“通信员,准备担架,抬‘大哥’走。”傅杰民有勇有谋,何郝炬对他很是了解和信任,于是,队伍集合起来迅速撤离了齐家集村。
为了迷惑敌人,队伍先是朝东北方向走去,经过牛毛徐、中店子、毛寺村,跨过公路,然后迂回向西北方向奔去。当走到李寨村时天已放亮,一会儿,鹅毛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队伍正想进村做短暂休息,突然听到南边隐约传来阵阵沉闷的隆隆炮响。傅杰民和何郝炬顿时心里一阵紧张,预感情况不妙。
事后得知,敌人集结了5000余人,将二专署及二军分区司令部包围起来,经过一场浴血奋战,曾旭清政委、龙书金司令员等人成功突围,而我军70多名优秀指战员却壮烈牺牲,其中就有深受鲁北人民敬仰的徐尚武副司令员。
青纱帐里掩行踪 一夜连取四岗楼
1944年春,傅杰民被调到济阳九区当区长。九区岗楼林立,封锁沟纵横,抗日环境异常恶劣。他一边放手发动群众检举那些死心塌地为日军干事的汉奸,并坚决处决;一边通过伪军家属向伪军宣传抗日道理,争取伪军“身在曹营心在汉”。抗日环境很快得以改善,“傅队”的威名也传扬开来。傅杰民想趁机打个漂亮仗以鼓舞军民士气。
这年秋天,傅杰民决定借青纱帐做掩护,先打掉羊栏子岗楼。半夜,他带领区队先将岗楼团团围住,然后向里面的伪军喊话,展开政治攻势,接着发起猛烈攻击。岗楼里的伪军听说“傅队”来了,只是朝天乱放了几枪,就仓皇逃走,区队占领并放火烧了岗楼。傅杰民带着队员一鼓作气又连夜拔掉了钟楼、马保2个岗楼,活捉了14个伪军。而枣园的伪军听到消息后,吓得当晚就放弃岗楼逃跑了。
抗战胜利后,傅杰民先后担任临邑县“武委会”主任,临邑县人民武装部部长、副县长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任禹城县(今禹城市)县长、县委书记,临邑县县长,德州地区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德州地区水利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等职。1992年7月21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