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的德州抗战

1938年9月27日,萧华率挺纵抵达乐陵县城,受到当地万余名干部群众欢迎

禹城大战中俘获的日军官兵

抗战期间驻宁津县日军官兵姓名经历及其罪行清册

□胡春晓 崔珠坤 黄丹羽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一路南侵。10月初,日军占领德县县城,之后陆续占领附近各县。此后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侵略者以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国难当头,德州军民万众一心、奋起抵抗外敌侵略,积极投身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洪流,建立了卓越功勋。抗战期间,冀鲁边区军民对敌作战2000余次,消灭日、伪军5万余人,有效牵制、打击和消灭了敌人大批有生力量,为开创华北敌后抗战新局面、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

德州市档案馆保存着丰富的抗战史料,真实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在德州犯下的累累罪行,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客观反映了德州军民不畏强暴、浴血奋战,最终赢得胜利的光辉历程。

5名日寇残杀38位无辜民众

侵华日军攻陷德县县城后,兵分两路:一路沿津浦铁路南下,相继侵占平原、禹城、齐河;另一路顺公路先后占领庆云、乐陵、临邑等县。德州各县相继陷落。日本侵略者为实现其“速胜”图谋,一路大肆杀戮、奸淫抢掠、烧毁建筑,妄图一举摧毁抗日军民的意志。日军所到之处,多是将当地百姓包围起来,采用扫射、刀砍、枪挑、活埋等残忍手段,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仅10月至11月间,德州境内铁路、公路沿线村庄全部惨遭洗劫。

1938年10月以后,侵华日军加大对八路军的“围剿”,通过实行“治安强化运动”“囚笼政策”“铁壁合围”等,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连续进行大规模“扫荡”,实行极其野蛮的杀光、抢光、烧光“三光”政策,给根据地人民造成了惨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略者在德州实施残暴的政治统治、疯狂的经济掠夺和野蛮的文化侵略,先后制造大小惨案上百起,导致德州10余万平民伤亡,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财产损失难以估量。日本侵略者罪行罄竹难书。

德州市档案馆馆藏的一份1946年形成的日军罪行清册档案(宁津县)记载,1942年,日本宪兵西尾春雄、藤本勇等5人,在杜集、孟集等地残杀38名无辜民众,并实施“贩运烈性毒品以推行毒化政策”的罪行。这份馆藏档案显示,日寇实施暴行的同时,为巩固在德州占领区的统治,还在学校及社会推行奴化教育。他们通过“东亚联盟论”和“大东亚共荣圈”等反动理论,企图将民众驯化为殖民统治下的“顺民”。《信赖皇军!莫听谣言!》《伦理化的人生观》等反动宣传材料,佐证了日伪政权利用报刊、图书等大众传媒进行奴化宣传和反共宣传,欺骗和毒害群众的罪行。

三面伏击毙俘敌多人

中国共产党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方针,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由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各种类型的游击队、地方民兵等构成。华北是侵华日军用兵的重点,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与日军交战最激烈的战场。自抗战初期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华北战场运用游击战和宣传战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德州市档案馆保存的日伪情报档案,就从这两个方面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一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鉴于兵力及武器装备的劣势,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对日作战中采取的主要战术是游击战。例如,1943年8月,日伪宁津县警察第九分所向警察所呈报的一份文件记载:该所小曹庄分驻所警官在视察路政时,遭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伏击,被掳去人员及枪支。这份呈文详细记录了日伪军10余人在执行路政巡查任务时遭遇袭击的情况。当时我军采用三面围攻战术,当场毙俘敌军5人。二是灵活多样的宣传战。我党综合运用报刊、广播、漫画等形式,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逐渐被人民群众接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例如,1941年形成的日伪武城县警察所特务系情报班“武警特情报第七一三号”档案记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20余人深入村庄开展共产主义思想宣传,并组织群众培训活动。

数字档案记录民族伤痕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遍及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的19个抗日根据地,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侵华日军集中主要力量进攻根据地,竭力摧残和破坏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日军的疯狂进攻与残酷杀戮,给抗日根据地造成了巨大困难,使根据地军民陷入极端艰苦险恶的斗争环境中。根据地军民在武装抗击侵略者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就发出《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及《中央关于实施调查研究的决定》。据此,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战时损失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根据地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情况,以详细的损失统计数据控诉敌人暴行,揭露日寇侵略中国的野蛮行径,也为政府安排救济提供了有力依据。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再次对战争损失进行调查,1945年7月,中国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前身)成立,负责中国解放区抗战损失调查统计。各解放区也都十分重视抗战损失调查,为取得翔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先后成立了隶属于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的救济分会。在“1946年8月25日,山东省渤海区行政公署救委会关于政府、部队等公共性团体进行战时损失调查的通知”档案中就明确指出,公共性团体有责任和义务进行抗战损失调查,在调查上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调查前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并对注意事项作出了规定。

“为了纪念抗战胜利,使群众饮水思源,不忘记为国残废的荣誉军人与壮烈殉国的忠勇烈士”,战后我党开展了拥军优抗运动。在“1946年6月13日,山东省渤海区行政公署关于优待荣誉军人的训令”的档案中要求,重要节日,召集荣誉军人开会、聚餐,征求意见,解决他们的困难;对荣誉军人加以表彰,并为光荣殉国的烈士召开追悼会等,体现了我党缅怀英雄、崇尚英雄、关爱英雄的优良传统。

禹城大战歼灭日军1300余人

1945年9月,日本虽已宣布无条件投降,但在中国战场上,仍有部分日军负隅顽抗,拒不放下武器。国民党反动派竟与日军暗中勾结,企图维持其反动统治,攫取战后利益。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1945年10月,渤海军区开始对津浦铁路沿线的日伪军展开攻势,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基本消灭了禹城、晏城外围的伪军,为禹城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5年12月27日,禹城大战正式打响。渤海军区主力部队于当夜攻占禹城火车站外围据点禹城县城、齐河晏城火车站。至12月29日,只剩下798名日军凭借精良武器和坚固工事,死守禹城火车站。12月30日下午,我军劝降无效,向顽抗的日军发起猛攻。激战一夜,将日军压缩于火车站票房周边的营房内。31日中午,敌待援不至,遂放弃火车站向济南方向逃窜,结果钻入铁路两侧我军早已布下的伏击圈;激战至深夜,日军山谷大队长走投无路,率部投降。禹城大战共歼灭日军1360人,我军取得辉煌胜利。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