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的父爱

□张仁路

小时候每逢秋季,在秋忙结束不久,各县城都召开“物资交流大会”,以活跃当地经济。稍大一些的孩子,便几个结伴一起去“赶会”。这时父母便会给每个孩子两元钱,一元买票看戏,一元买包子吃,那时包子是很便宜的。

我十来岁那年,还没学会骑自行车。高唐“赶会”了,父亲便骑车驮我去了“会”上。我先吃了一顿包子,肉亮晶晶的,油都把包包子的纸给油透了。父亲在一旁微笑着看着我,先让我吃了个够,他才吃。

看戏是“赶会”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观众都坐在临时搭建的凳子上——其实就是一些放倒的木板,下面再放上几块砖。但都看得津津有味,不亦乐乎。我们看的是京剧《凤还巢》,虽然唱的什么没有听明白,但剧名记得还是很清楚的。因此,现在每听到这出戏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后来,我考入平原师范。开学了,父亲和我每人骑一自行车,行程三十多公里。把我送到学校后,给我买了必备的生活用品,又陪我到宿舍里整理床铺。

吃午饭时父亲又教我在外如何与同学们相处、如何排队打饭,甚至根据我平时的饭量定下三餐分别吃几个馒头最合适。饭后,父亲又给我买了一块电子手表,这是我的第一块手表。当时,我感觉十分新鲜,真是爱不释手。直到我毕业工作,这块小表才完成使命。

和我一同上学的还有我的一个小伙伴,也许是家长太忙了,没有送他。他是和我们一块去的。

毕业后,我从事了教育行业,基本住在学校宿舍,有时周末晚上独自回校,有点害怕走夜路。每当这时,父亲都会不顾一身的疲劳,骑车把我送到离校不远的一个路口。路上父子俩有说有笑,倒也快活。路虽不长,但留下的笑声颇多……这些温暖的回忆虽然已过去了多年,但回忆起来仿佛就在昨天。父亲给了我爱,也教会了我如何爱他人。

如今,我已为人父,对孩子的爱,让我感到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女儿长年在外求学,无论是读大学,还是读研,不管是在禹城下车,还是在济南到站,我都准时出现在孩子眼前。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