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新城五十年

□黎明

五十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在个体生命中却显漫长。悠悠岁月,白云苍狗,记忆与印象,总是把时间拉得很长很长。

齐河老县城原在黄河边上,1973年开始迁往古镇晏城,在镇东的田野上开路建房。于是,祖祖辈辈只长庄稼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座新城,逐步发展成如今的齐河县城。

新城呈井字型,南北不到3华里,东西不过5华里。两条东西向的路是行政街和商业街,两条南北向的是齐晏路和新华路。最高的建筑是4层的县委大楼,5公里外就能看到矗立的影子。最繁华的是县百货大楼,人们隔着柜台挑选实用的商品,扯几尺布回家做衣裳,买对搪瓷缸送给结婚的小两口,选个彩色的发卡戴在姑娘的头上最时髦,给孩子买双塑料凉鞋能让他们高兴一个夏天。最气派的要数县里建的大礼堂,光那门前台阶就有十几层,县里的“三干会”“四干会”“农业学大寨会”都在这里隆重召开,县京剧团隔三岔五要演“样板戏”。人最挤的要数电影院售票口,一张张皱巴巴油腻腻的一角钱纸币从巴掌大的窗口递进,一张张粉连纸墨印的小票递出。要想买到票,非有一身善挤的功夫不可,最惨的是好不容易轮到自己,票却售完。

新城处处新。新铺的柏油街道、红砖红瓦的新建筑、单位新挂的白底黑字牌子,以及新城中学、新城派出所、新城旅社、新城澡堂……那时,我在古镇读小学,吃饱了无忧无虑,一有空闲,便往城里跑,从东到西由南往北,大街小巷都有我的脚印。我租住之处的房东奶奶80多岁,一双小脚走路吃力,常听人说城里好,高楼大厦要啥有啥,便嘟嘟噜噜、唉声叹气,感叹这辈子是看不上了。房东大叔是个孝子,见不得娘受委屈。于是在“推不够”上铺了褥子,扶娘坐好,推着她在城里转了半天。回来后,我们问老人家“觉得咋样”,她说城里的人比咱集上多,商店比咱供销社大,最后还有不解的问题,比如那高楼,人家是咋爬上去盖的。

进入八九十年代,新城的建设发展日新月异,今天这里冒出高楼一幢,明天的大街又向田野伸展一截;今天新增一家商场,明天新建一处超市。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新城的楼确实长高了,面积增大了,城市的雏形在显露,人的观念在变化。如果不是刻意去想去看,新城里的人也许会习以为常。

新城真正的飞跃是2000年以后,速度是一日千里。推土机、压路机在拓宽延长街道,打桩机、塔吊在竖起一座座高楼,建设不再是零零星星的装饰点缀,而是成片连线地开发铺展。有一个时期,新城就是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建设工地。噪音扰民吗?扬尘污染吗?出行要绕路吗?拆迁后生活不方便吗?……新城里的人表现得相当宽容。因为他们知道,城市的现代化就是从这里开始。有诗人说,“这是城市分娩时的阵痛”。言之有理。看吧,金融中心、财富大楼、康养中心、万达广场、文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相继建成;阳光一品、清河公馆、玫瑰园、齐州园、清华府等小区有人入住;双向十车道的黄河大道宽阔平展,车流如梭……

新城不是无根之城,她脱胎于老城,承接的是古代先贤的人文积淀,延续的是齐河人急公好义的品格。于是那些为齐河出过一臂之力,引领齐河风骚的人物,都化为一尊尊雕像,在风景区大清河上继续守护家园,他们组成了一部齐河城的完整历史。

如今的齐河县城,北有开发区,南有城南新区,黄河岸边有生态区,这令当年红火的新城霎时又成了老城区——这才仅仅50年啊,怎能一个“老”字相称!

我在新城中学读书,在新城里工作,在新城里安家生活。新城就像我的母亲,不仅为我遮风挡雨保暖御寒,为我的衣食住行提供方便,还给我花红柳绿,水色天光的景色。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我的迷茫、苦恼、挫折、不幸就会释然。有母亲慈祥的目光照亮,我心温暖不惧孤独黑暗,一路前行……

50年过来,我变老了,新城正年轻。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本来是说人的精神,用于对新城发展的祝福也算合适,因为城市首先是人的城市。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