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寨镇建起“红磁”文化书院——居民共享“精神粮仓”

志愿者向居民讲解剪纸技巧

□本报记者王秀青 本报通讯员王月新

4月22日,在陵城区郑家寨镇“红磁”文化书院,一场以“书香传星火剪刻爱国情”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活动正在进行。20余位居民汇聚一堂,诵读红色经典,学习剪纸技巧,创作英雄人物、党旗飘扬等爱国主题作品,在红色文化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

“剪纸讲究‘千剪不断’,就像雷锋精神需要代代相承。”志愿者李秀玲指尖翻飞,随着红纸屑簌簌飘落,一幅线条流畅的雷锋肖像在众人面前徐徐展开,“接下来,我先教大家党旗飘扬的操作技巧,每一步我都会放慢速度,大家初学,一步步跟着做。”新城社区居民徐爱珍听得认真,剪得专注,沿着用铅笔勾勒的线条,慢慢地,一面鲜艳灵动的红旗展现出来。“红色故事和剪纸艺术结合,有趣也很受教育。”她很喜欢这类活动,经常参加。

“依托位于新城社区的郑家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我们今年建起了‘红磁’文化书院,已组织活动40余场,8000余人受益。”郑家寨镇党委副书记任晓敏介绍,书院主要功能有3项:其一,以更鲜活、接地气的方式组织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二,以文铸魂,以文化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乡村振兴的精神合力;其三,以文惠民,打造多元空间,涵养社区生态,共建美好家园。

抓红色阵地,打造“红色课堂”。立足郑家寨镇丰富的红色资源,“红磁”文化书院设置了红色展厅,厅内陈列着以“大宗家战斗”为主题的珍贵历史照片和图书,配合志愿者声情并茂的讲解,将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浴血抗敌等红色故事娓娓道来。“红色书角”还有《艰苦奋斗的冀鲁边》等诸多红色书籍,吸引众多居民驻足研读。

抓共享平台,精准服务居民。书院真卿书房内,由退休教师、创业青年、党员干部、道德模范组成的“正在讲”理论宣讲团,通过“宣讲+”的方式,不断将理论政策转化为鲜活故事,每周至少一次“10分钟微宣讲”。法治带头人结合《国家安全知识百问》,用方言和生活实例解读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农业技术员结合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举办农技课堂,将专业知识讲得深入浅出;婚恋专家从如何处理、维护好夫妻关系入手,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抓多元空间,涵养社区生态。“红磁”文化还设有“工坊课堂”“康复健康小屋”等功能室。在院内西侧的“共富工坊”内,书橱里陈列着手工艺品制作指南等相关书籍,大桌上有序摆放着各类材料,8名残障人士正在制作手工插花,现场有专业老师指导。在书院一楼的“康复健康小屋”,不仅提供理疗服务,还设置了健康养生书籍专区。郑家寨镇红色磁场党建联合体党委书记高世镇介绍:“打造文化书院,通过书香阵地传播时代强音,精准满足居民需求,让大家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