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同甘共苦 终生难忘“ 故乡”

原标题:1974年,27名济南青年来到武城县梁庄公社果里村参加劳动——两年同甘共苦 终生难忘“ 故乡”

二O二四年五月十一日,知青王芳清(右二)与五十年未曾谋面的村民深情相拥

知青们肩扛农具,一路说笑着去田里劳动

知青在田里收棉花

女知青李妍君(右)当上了农业技术员,与村民一起查看庄稼长势

陈维坡

1974年12月21日,济南市历下区27名初高中毕业生,来到当时的武城县梁庄公社(现广运街道)果里村插队。他们被分配到6个生产小队,同农民一起下田劳作,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接受教育和锻炼。

他们虚心学习农业技术,在当地农民手把手的帮助下,学会了平整土地、推车运肥。胆大爱学的女青年李妍君还学着赶牛车、马车,纺线织布,至今,她还收藏着一块从村里带回去的老粗布。有的知青还学习饲养牲畜。张淑玉和刘安娜还被选送到村小学当了民办教师。

村民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除了教他们农活和做饭外,家里做点好吃的就拉着他们去品尝。曾经有七八个知青到村民吕凤兰家吃过饭。劳作之余,知青们还帮助村民学文化,表演节目,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1975年开始,陆续有知青返城安置,到1976年底,27名知青全部离开果里村,被分配到武城县城和济南市的单位上班。后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人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还被评为特级教师;有人成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提了干、入了党。

今年是当年的知青们下乡50周年,5月11日,由14名下乡知青组成的“返乡探亲团”重返“第二故乡”——果里村,受到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

50年,果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坑洼不平的土路,低矮不齐的平房,春风一起满天是土、雨季来临污水乱淌的场景,都已不复存在。如今的村庄焕然一新,家家户户住楼房,街道宽阔又整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一见面,知青们和相熟的村民就紧握双手,相拥而泣。高高挂起的“欢迎济南知青回家”大幅标语和村民们的热情,让知青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一幅“不变的亲情,永远的故乡”锦旗,表达了知青们的心声,标有“亲人”二字的胸花,大红的“荣誉村民”证书,把50年的情缘延续下去。

(本文资料照片由果里村“两委”及返乡知青提供)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