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临近开学,孩子越懒散,我干着急使不上劲……”距离开学不足半月,不少家长都发现孩子身上出现许多小变化:熬不完的夜、睡不醒的觉,说话做事没精神,甚至连饭量都变小了。和刚放假时的欢欣雀跃截然不同。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明芳介绍,开学前夕,孩子身上出现的“懒散”,是内心逃避开学的表现。建议家长开学前,帮助孩子完成阅读、预习、做家务、规律作息等小事,能够有效避免开学综合征。
现象一:马上开学了,“报复性”游戏、熬夜
赵女士介绍,她儿子开学后将进入初中二年级,暑假期间,他的表现一直比较令家长满意,按部就班每日写作业、读书、运动。但是,临近开学了,孩子却突然变得贪玩起来,常常抱着手机玩到晚上十点多,父母一再催促才肯睡觉。
“最初几天,他玩游戏会解释自己太累了,想放松下好好享受暑假。我也没多想,就同意了。可这一放纵再收回心就难了,这几天已经是怎么劝也不听了。”赵女士说,为了让儿子不玩游戏,她不得已晚上八点后就给家里断网,但十点多去儿子房间一看,他宁愿摆弄几个机器人也不愿意睡觉。
现象二:过度紧张,四处找“偏方”适应新学期
和赵女士的叙述截然不同,马上步入高一的小林(化名)最近几天忙得很,昨天买辅导书,今天买文具,明天还计划去学姐家借笔记,每天晚上把自己关在房间做“高中三年逆袭计划”,现在已经计划到高二下半学期的事情。
刘女士对女儿忙忙碌碌的态度从支持转为焦虑,“因为她现在忙的事情,基本都是用不上的。就拿辅导书来说吧,她买了人教版、苏教版的都有,还不知道开学后老师的教学重点,先买了一摞书,完全就是在给自己施压。”
现象三:心情变差,浑身无力不舒服
马上要升入四年级的洋洋(化名)最近心情很不好,总感觉身体不舒服,想让妈妈陪着,又嫌妈妈在一旁太烦,想出去玩,又嫌天气热走路太累……总之,他自己也说不清想怎样。
王女士看出了儿子的小心思:“他就是不想开学,每次一说起开学,整个人都蔫了,各种不舒服也来了。”原来,洋洋上幼儿园和一二年级时,表现一直很好,可进入三年级后,课程难度有所增加,尤其是作文、应用题,一直是“拦路虎”,四年级必然还要更难,他的种种表现是害怕和逃避。
分析:家长的认同感对孩子很重要
对于几位家长讲述的情况,韩明芳表示,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不同,家长应认真观察孩子出现的情绪问题。
首先,要在评价上看到孩子的努力。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作业,鼓励孩子已完成部分很用心、有进步。不要光挑孩子的毛病,孩子会觉得自己努力了很久,但却不被看到,他会很沮丧,下一阶段,孩子的动力就会减弱很多。但是鼓励和肯定孩子并不代表不指出孩子的问题,你可以比较客观地每次指出孩子的一个不足,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其次,家长在面对闹脾气的孩子时,往往很难淡定。孩子做作业不认真、做事情态度敷衍,是开学前出现的正常小情况,家长要稳住,不要将失望、沮丧、生气全部表现在脸上。情绪稳定、心态积极的家长,更容易带动孩子奋发向上的情绪。
建议:做好规律作息等小事,顺利完成心理过渡
开学将近,此刻对于家长、学生来说最首要的任务是调整作息时间,让孩子更高效地渡过暑假剩余时间。
在制定计划表时,最重要的是注重实际的可操作性,而且时间表一定要让孩子认可,而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否则,孩子一旦脱离了家长的监视,就会“原形毕露”,很难培养出好习惯。
如果孩子此时出现拖延、精神不集中、心态浮躁等情况,建议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忙做做家务。这样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会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自信。
此外,还可以尝试让孩子自主预习、亲子阅读、每日运动等,这些都可以让孩子快速安静下来。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在做这些事情时,也会更加有动力,从而唤起他们振奋精神、迎接新学期的斗志。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俞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