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菊,女,1975年出生,山东德州武城县甲马营镇梁小屯村村民。作为家中独女,她20余年如一日照料患病父母,以柔肩扛起家庭重担,在鲁西北平原上践行了“孝老爱亲”的动人篇章。近年来,梁爱菊曾荣获最美武城人等称号。
独女撑门户,招婿共担孝心
梁爱菊生于武城县普通农家,是家中的独生女,也是父母唯一的依靠。父亲身体不大好,患有慢性心肺疾病,不能负担较重的工作量,母亲行动不便,面对年迈多病的双亲,如果她出嫁,双亲生活质量就会骤然下降,她心一横,毅然拒绝外嫁,选择招婿共同承担赡养责任。结婚后,丈夫理解她的孝心,婚后与她一同搬入岳父母家中,共同承担家庭的重任。夫妻二人分工协作,丈夫承担田间劳作与家庭经济来源,梁爱菊则护理父母,将全部精力倾注于病榻之侧。
柔肩挑重担,昼夜护理不言苦
病榻前的“专业护工”。为更好照料父母,梁爱菊自学护理知识,每日记录血压、血糖数据,精准配药;为母亲设计康复训练,坚持搀扶其行走锻炼,十年未间断。母亲多次因脑梗复发入院,她彻夜陪护,为防褥疮,每两小时为老人翻身按摩。
拮据中的“智慧持家者”。为节省医疗开支,她耕种菜园保障饮食健康,向村医学习针灸缓解父亲咳喘;父母冬畏寒、夏惧暑,她改造土炕安装电暖,用微薄收入实现“穷家富养”。
生死关头的“守护人”。父亲曾因心肺衰竭病危拒医,梁爱菊跪泣劝解:“有您在,家才在!”并四处筹借治疗费。老人临终紧握她的手,浑浊眼中唯余感激。
孝心化春雨,润泽家门树典范
孝道传承的“播种者”。她言传身教,子女自幼帮外婆喂饭、捶背,寒暑假主动分担家务。儿子考入医学院时坦言:“妈妈照顾外公外婆的样子,让我明白医者的责任。”
乡邻心中的“暖心菊”。她将护理经验无偿分享给村里留守老人,代购药品、教授康复操。村民感叹:“梁家闺女擦屎端尿伺候爹娘二十多年,咱武城孝道标杆就是她!”
梁爱菊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孝道内核:晨昏侍药不离榻,廿载青丝染秋霜。她用独生女的柔弱身躯为父母筑起避风港。其事迹在武城县获评“最美武城人”的称号,成为德州市武城县乡村振兴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活注脚。
庭院中,菊花开了一年又一年,她弯腰为母亲梳头的剪影,是这片土地最深沉的诗行,把“养儿防老”的期待,淬炼成独生女一生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