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训徒

□李兴智

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的陵城区神头镇庙会,庙会地点在神头镇西1000余米处的东方朔墓周边。每年这一天,这里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庙会除传统的物资交流、民乐表演、秧歌、高跷、杂技等内容外,最抢眼的地方则是东方朔墓周边那些算命先生的摊位,被一簇簇人群围着,或占卜算命、或看热闹。

庙会原为纪念东方朔而兴,相传起于汉代,晋朝盛极一时,时至今日仍延续不衰。

东方朔(前161—前93),复姓东方,名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陵城区神头镇)人,西汉文学家,官至太中大夫。东方朔诙谐滑稽、善于辞令、博学多才,颇受汉武帝赏识,并且因其在易经基础上创造出更易学、易懂的《灵棋经》,让卜卦算命成为一种职业,特别是让盲人也找到了一口饭吃,因而被后世尊为卜卦算命先生的祖师爷。

东方朔去世后归葬神头,人们在其墓附近建庙纪念,并且因传说中农历三月三日是东方朔转世下凡(岁星转世)的日子,所以每年的这天,人们便在此聚会纪念。是时,各地的占卜师、特别是那些盲人算命先生更是不管远近都要早早到朔庙祭拜,以祈求祖师爷保佑其卜卦更加灵验。而那些觉得对易经及《灵棋经》已经学有所成者,也必须在三月初三这天到朔庙虔诚叩拜后方可正式出道。

传说,唐代时,袁天罡和李淳风潜心研究易术数年,觉得自己易术已到火候,准备出道。二人遂结伴同行、昼夜兼程奔神头而来,终于在三月初二这天晚上赶到陵城(当时称平原郡),投宿到一家店铺。

陵城距神头二十多里路,二人为到朔庙朝拜祖师爷时能抢到头炷香,初三这天鸡叫头遍便起了床,吃了点东西后就向东往神头赶。天刚蒙蒙亮,朦胧中二人便远远望见了东方朔那高大的墓冢。见天色尚早,考虑到庙门还没开,二人停下脚步,坐在路边稍事歇息。

不大工夫,天色渐亮,见前面不远处有一小片枣树林,去墓冢的路正好从枣树林中间穿过,而一棵不太大的枣树恰生在路的中央,行人路过时不在枣树的南边走就要从树的北边过。枣树树冠不大,树身在半人多高处分杈,向南北各长出一枝。此时,二人忽见东边一白须老者拄着拐杖蹒跚而来,袁天罡灵机一动,忽发奇想,掐指一算,顺口对李淳风说道:“我刚刚占卜一卦,算定前面来的白须老者要从路中间那棵枣树的南边过来,你算算如何?”李淳风瞅了瞅前面的老者,口中念念有词,少顷,说道:“你算得不对,我算定老人应该从树的北边过来。”二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说话间,见白须老人已到枣树前,二人屏息静气,等待结果。只见老人在树前拿起拐杖,先把拐杖从树杈中间扔了过来,随后爬上了枣树,轻松地从树杈中间跨了过来。袁天罡和李淳风被老人的这一举动惊得不知所措,目瞪口呆。

少顷,二人慌忙跪地向老人叩拜,老人也不答话,拄着拐杖走到二人身边,抡起拐杖一人重重地打了三拐杖,随后转身飘然离去,待二人抬起头时白须老人已不见了踪影。袁天罡和李淳风恍然醒悟,知道这是东方朔祖师爷在点化自己:任何事物并不是非南即北、非左即右,非此即彼,往往还会有其他可能出现。二人快速来到东方朔先生庙前,虔诚地为祖师爷点上了当年三月初三的第一炷香。

经此点化,二人出道后精研易术,善于随机应变,绝不拘泥于易术的条文,终成一代易学大师。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