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里“说”丰年丨村民种啥她卖啥!“庄户嫂”带货农产品一年卖出300万

编者按:

金秋瓜果香,齐鲁好“丰”光。国庆中秋双节来临,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策划推出《国庆里“说”丰年》系列报道,记者们深入田间地头,寻找村里的直播带货能手,用鲜活的镜头讲述他们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故事,绘出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最美画卷。

金秋时节,五莲县的玉米丰收了。

海报新闻记者 仇晶 丛萍 日照报道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村的板栗,刚摘的……品质放心,价格实惠,喜欢直接下单!”十一临近,“五莲庄户嫂农产品”的直播间里又响起了亲切的胶东乡音,“庄户嫂”张吉花正绘声绘色地介绍着村里刚刚丰收的板栗。

这个时节,村民们种植的辣椒、板栗、小米等是张吉花直播间里的常客。

几年前,张吉花误打误撞闯进了直播这个“新世界”,看着直播间里热情询问农产品的网友,她萌生了想法:人家都能在这上面卖东西,我们能不能也在这上面卖呢?她是个敢闯敢干的人,打定主意,接着便是贷款、办资质、学直播,“庄户嫂”的直播带货就这么干起来了。直播间售卖的产品都是村里最新鲜的土特产,土鸡蛋、无公害蔬菜、小米、地瓜、板栗……张吉花帮着大伙儿把山里人眼中最常见的土特产,做成了带动小山村脱贫增收的新产业,如今年销售额已达300多万元。

9月25日,走进日照市五莲县石场乡前坪头村的庄户嫂手工煎饼坊,包馅、压模、烤制……村里的妇女正熟练地加工月饼,转眼间,一锅纯手工老式月饼就做好了,满屋飘香。张吉花正开着手机直播,一边现场做月饼,一边向网友们介绍。今年国庆节和中秋节挨着,节日的气氛格外浓烈,销售情况也不错,这款地方特色的手工月饼每天销量近百斤。

张吉花直播月饼的制作。

“这个季节我们做月饼,等天凉快了就做手工煎饼,工人都是本村60岁以上的妇女,他们手艺好,在外面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常年在我这里工作有8个人,忙的时候20多人,平均每人每年收入2万元。”张吉花说。

张吉花的手工煎饼坊不仅带动了农村妇女的就业,更带动了一大批土特产的销售。尤其是金秋时节,来找张吉花卖自家农产品的村民很多。

村民刘兆伟(左)将新收获的板栗卖给张吉花(右)。

“帮我看看这些板栗多少斤?”张吉花正开着直播,同村的板栗种植户刘兆伟开着三轮车来了。他是来卖板栗的,称重、核算,270斤,他收到1100元钱。“从这卖能卖个好价格,还方便。”刘兆伟很满意。这些板栗很快就会出现在张吉花的直播间里,通常一两天内就会售出并发往全国各地。

村民们自家产的土鸡蛋也是张吉花的重要货源。

“以往,村民们卖货得自己往外跑,如今在村里就能把土特产卖向全国。产品种类数不过来,有村民土鸡蛋、自家种的蔬菜,现在还有订单模式的小米、板栗、地瓜等等。再加上我们自己做月饼做煎饼,每年光做煎饼就能收购10万斤地瓜。村里有什么,我就卖什么!”张吉花乐呵呵地说。

如今,这位54岁的农村妇女握着手机,把直播间变成了连接村里与市场的“桥”,一箱箱带着泥土香的土特产走向全国,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