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率先打通电力数据,山东住所登记实现智能精准核验

近期,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联合印发《山东省规范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实施方案》,创新性地利用电力大数据核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以下简称“住所”)真实性,在全国率先建立以电力数据为支撑的住所登记验证新机制,有效破解虚假住所登记难题。

传统住所登记需企业提交房产证、租赁合同等多项证明材料,手续繁琐且真伪难辨。电力数据具有准确性高、更新及时等特点,作为住所登记核验依据,既能确保地址真实存在,又能反映场所实际使用状态。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在前期部分市试点的基础上,依托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标签化非居民用电地址数据库优势,以电力地址作为住所信息的数据源,为破解虚假住所登记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创新建立“电力数据核验住所”新机制,通过山东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实现“一窗通”平台与“能源互联网营销服务系统”的接口对接。申请人在“一窗通”平台输入用电户号、产权人信息后,系统自动调取国网电力地址库数据进行智能匹配校验,经产权人确认后即可作为住所登记数据支撑,简化了住所登记手续,满足核验条件的企业申报住所登记时无需再提交任何证明材料。登记机关通过核验电力地址信息,即可确认住所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不跑腿”。

注重数据积累和再利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负责对电力用户信息进行归集梳理,明确区分居民用电与非居民用电类别,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建立数据实时更新机制,保障经营主体能够实时调用、核验最新的电力用户相关信息,确保登记数据的时效性。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将经过核验的住所数据按照“省-市-县-乡镇-村-街-门牌号”标准化格式,沉淀到全省经营主体标准化地址库。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可对重复使用同一地址的申请进行自动提示,进一步规范“一址多照”行为,确保住所资源的有序管理和合理利用。

山东深化经营主体住所登记改革,通过打通市场监管部门与电力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了住所登记从“人工验证”到“智能核验”的转变,不仅提升了经营主体登记便利度,也解决了经营主体虚假住所登记难题,为全国经营主体住所登记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有效提升了经营主体登记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水平。

(大众新闻记者 王鹤颖 通讯员 郭强)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