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超600亿元!山东发文加快推进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参产业是山东省渔业优势特色产业,在丰富人民群众“菜篮子”、保障优质蛋白供给、促进渔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省委金融办、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实施种业提升、绿色养殖、高值利用、质量管理、品牌培育、金融赋能等六大工程,着力打造全国优质海参主产区、全产业链发展样板区,引领全国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高质抗逆海参新品种4-6个,全省优质海参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培育有影响力的海参企业产品品牌10个以上,“胶东刺参”区域公用品牌得到广泛认可,山东海参产业在全国占据领先优势,产值突破600亿元。

产业布局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以山东半岛东、北部海洋牧场、近岸池塘为载体,以生态放养为主要生产方式,着力打造全国精品海参生产基地。借助黄河三角洲地区大面积盐碱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海参池塘生态养殖。以烟台、威海、青岛为重点,建设全国优质海参苗种繁育基地。

种业提升方面,支持海参原、良种场保种与育种能力提升,开展相应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持续推进省农业良种工程和水产种业扶优行动,支持优势种业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海参苗种繁育技术研究。

绿色养殖方面,深入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示范推广海参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导省海参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开展养殖容量、疫病防控等领域技术研究,建立海参养殖病(灾)害预警和综合防控体系。

高值利用方面,开展全参综合利用和新型即食产品研发,规范淡干、盐渍、即食、冻煮等品类加工工艺。拓展海参精深加工,鼓励围绕海参活性成分提取、功能性食品开发等进行深入研究,强化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

质量管理方面,建立山东海参养殖、加工技术标准体系,规范养殖加工活动,鼓励开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构建科学高效的产地认定、品质评价与溯源技术体系,建立海参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品牌培育方面,以“胶东刺参”区域公用品牌为重点,加强品牌宣传,制定品牌标识授权使用管理办法,建立“产地认证+标识授权+标准体系”三位一体管控机制。加大品牌海参营销力度,统筹布局线上线下销售,搭建产品营销矩阵。

金融赋能方面,创新“政银保担”联动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对信誉良好的海参养殖、加工企业给予信用贷款。鼓励金融单位创新开发“仓单质押贷”“保单贷”等信贷产品。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市开展海参养殖保险,省财政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范围。

(大众新闻记者 毛鑫鑫)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