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深化民族领域改革创新,种下“石榴籽”,开出“团结花”

枣庄深化民族领域改革创新,推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

种下“石榴籽”,开出“团结花”

帕米尔高原东麓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雪峰连绵、沟壑纵横。

今年暑假,枣庄理工学校党委书记张飞龙带队远赴新疆喀什,再次开展“跟踪培养、万里家访”活动。在阿比古丽、阿扎提姑力姐妹家,张飞龙为姐妹俩颁发“优秀石榴籽”证书及慰问金。

当得知其母亲阿里玛汗·依明江是护边员后,张飞龙现场承诺:“孩子在枣庄,你们放心。你为祖国护边,我们为你育才。”

石榴是枣庄的城市名片,“千房同蒂,千子如一”。“石榴籽”紧密相依,象征着同心团结,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鲜活符号。枣庄理工学校将在该校读书的新疆学生亲切地称为“石榴籽”,正是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理念的生动写照。

枣庄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领域改革创新,将石榴外在形象及内涵寓意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深度融合,加强“榴乡团结花更红”品牌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枣庄中安旧机动车交易市场规模大、产业链全、交通便利,辐射全国各地。近年来其新疆市场增长迅猛。

“这款车还行吧,你开到北门交给我徒弟吧……”电话那头,穆萨江·麦麦提正驱车赶往中安二手车市场。这个来自新疆喀什的“巴郎子”(维吾尔语,意为“小伙子”),2017年来枣庄创业,已将二手车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由零散交易升级为批量销售,目前每月交易量突破300辆。

近年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日益增多。为更好地服务来枣就业创业的各族群众,枣庄市于2022年底建成“石榴籽”服务中心,支持各族群众跨区域就业创业,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石榴籽”服务中心位于中安二手车市场大门北侧,鲜红的石榴标志格外醒目。“从初来乍到语言不通,到现在成为社区志愿者,是‘石榴籽’服务让我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穆萨江带着妻儿已在枣庄购房定居。

“眼界宽了,理念也新了。”在新疆莎车县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退休党员米娜瓦尔·阿西木为帮衬儿子做生意,2021年来到枣庄。目睹了“石榴籽”服务中心为维吾尔族群众办成了一件件实事好事,她主动加入中心临时党支部,成为支部生活委员和警务室调解员。

种下“石榴籽”,开出“团结花”。地处大山深处的米山顶村,是枣庄唯一的民族村。“如今,荒山秃岭成了俺们致富的‘靠山’。”米山顶村党支部书记米志华指着远处的光伏电池板介绍。

立足资源禀赋,米山顶村盘活2600亩荒山,重点对红山湾流域300亩荒山进行综合开发,先后落地光伏发电、电商中心、特色种植等项目,打造“道中华·鲁南行”民族村寨沐风之旅,实现村集体增收。

产业链的延伸,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冠世榴园一旁,吉美大健康产业园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年收购云南、四川等民族地区石榴鲜果1万余吨。产业园还在重庆丰都建立红心柚深加工基地,与蒙自新顺源食品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石榴主产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联盟”全国试点项目,联合开展“六联共融”行动……枣庄石榴,成为连接东西部的致富纽带。

2024年12月,总投资6亿元的边疆来客科技产业园在枣庄滕州市开工建设。这是新疆恒丰农业集团在山东投资的首个项目,通过整合新疆的资源优势与山东的产业优势,实现“疆品东输、鲁企援疆”双向协作,构建起原料生产、物流仓储、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链。

产业、服务等领域这样的深度嵌入,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增收致富,让大家的生活像石榴果一样红红火火。

(大众新闻记者 吴荣欣 孟令洋)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