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丨从“山河号”看山东制造

黄河南岸,惊雷破壁。8月17日,在济南市天桥区,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破土而出,宣告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济南黄河隧道贯通。这条全长约5.75公里、盾构段长约3.3公里的工程,以最高日进尺18米、月进尺426米,刷新17米级盾构施工世界纪录。这不仅是山东制造的里程碑,更是中国高端装备攀登全球产业链顶峰的宣言。

“山河号”的破壁而出,是山东制造硬核实力的具象表达。驱动这庞然巨物在黄河河床深处精准穿行的,正是山东本土装备制造技术体系的高度集成与突破。其核心部件——直径17.5米的巨大刀盘,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稳定高效掘进,对材料强度、结构设计、制造工艺提出了极限要求。山东制造以其深厚的工业积淀,交出了完美答卷。从潍柴动力澎湃的“中国心”驱动大国重器,到中国重汽承载物流动脉,再到如今“山河号”穿越大河天堑,山东制造不断突破“卡脖子”技术,锻造出一张张熠熠生辉的国家重器名片。正如盾构机一寸寸坚定掘进,山东制造亦在高端装备的攻坚之路上凿开层层壁垒,不断拓展着中国工业能力的边界。

这段隧道的贯通,折射出山东制造向“新”求“质”的深刻转型。隧道工程本身是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顺利实施离不开山东在高端装备、新材料、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支撑。盾构机掘进过程中的高精度姿态控制、实时沉降监测、密闭环境下的人员安全保障,无不依赖强大的智能传感与数字孪生技术。山东正奋力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无数如“山河号”一般的高技术含量项目在齐鲁大地拔节生长,是山东制造由“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创新优势”加速蝶变的生动实践。

黄河隧道贯通的意义,是山东制造服务国家战略宏图的力证。隧道北起G309互通立交,南至蓝翔中路,作为继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后,又一连接黄河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建成后将助推济南“拥河发展”战略落地,加强黄河南北联系。这不仅是济南提升省会辐射带动力的关键一步,更是山东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支撑。山东制造领先全球,盾构团队累计申报专利22件,形成17米级盾构施工成套技术体系,使我国在该领域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正如钱七虎院士所言:“该技术将推动我国盾构隧道技术往前迈一大步,对我国水下交通隧道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山河号”在黄河之下的壮丽穿越,恰如一面时代的棱镜,映射出山东制造迈向高端的坚实足迹。当制造业的巨轮在澎湃的时代浪潮中前行,惟创新者强,惟实干者胜。山东正以“走在前、挑大梁”的姿态,将制造业强省的蓝图镌刻于奔腾不息的黄河潮头。这潮声,是中国工业向高端跃迁的号角,更是中华民族实干兴邦的磅礴回响。(文/马英、胡红梅)

德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德州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德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德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德州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