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闻网讯 (马昕)在AI技术驱动数智化节能的革命浪潮中,山东建筑大学低碳技术与智慧能源团队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在“轻量化大模型驱动的中央空调水机深度节能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正成为智慧建筑能效管控领域的破局者。
瞄准行业痛点,逐鹿“最后一公里”
暖通系统作为建筑能耗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传统的粗放式运行模式普遍存在能源浪费、运行效率低下等痼疾,尤其在中央空调水机系统这类关键耗能单元的精细化、智能化控制环节,往往成为节能潜力难以充分释放的“最后一公里”。这表现为负荷预测精度不足、调控依赖人工经验且难以兼顾用户舒适度,导致大量能源在末端环节无形损耗。面对这一行业共性瓶颈,2023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数字化智能化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提出到2030年初步构建创新应用体系的目标,为建筑节能指明了方向。山东建筑大学团队敏锐把握这一政策与市场需求,聚焦中央空调水机系统深度节能这一核心战场,成功在山东天瑞磁悬浮有限公司办公大楼节能改造项目中,利用其创新的轻量化大模型数字化智控技术赋能磁悬浮中央空调冷水机组系统,不仅验证了技术的高效性,更打造了可复制推广的行业范例,标志着团队在打通暖通节能精细化管控的“最后一公里”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彰显了AI技术在重构建筑能源管理价值链中的核心驱动力。
协同各产业单位举办方案论证会
用AI重构节能定义,实现建筑能源全链路管控
此次改造的核心突破在于构建了一套贯穿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全链路的AI驱动中央空调水机智能优化体系。通过融合基于模式识别的人员行为信息、排班信息、实时气象数据和设备运行日志等,训练基于多维动态数据的“多模态轻量化预测模型”,显著提升了冷负荷预测精度,使其稳定在95%以上,有效解决了传统系统因忽略用户行为、建筑热惰性及环境动态变化而导致基线负荷预测滞后、可信度低的痛点,为精准调控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更进一步,团队创新性地引入AI+Agent架构,赋予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等关键设备模型自迭代、自寻优及自优化的闭环控制能力,通过多Agent协同,实现系统整体优化,系统节能效果同比提升21%。在支撑架构上,借鉴“软PLC”理念开发的分布式轻量化边缘计算框架,依托云-边协同模式,高效满足了多设备高并发控制、热插拔操作及毫秒级响应延迟的严苛需求。尤为关键的是,该系统具备的隐性故障排查与自适应能力,通过实时数据流分析与事件触发机制,能够及时发现潜在运行异常并动态调整策略,最大程度保障系统可靠运行,实现近乎不停机的智能维护,真正将“数据驱动”的精准管控贯穿于每一个环节。
现场设备图
紧跟能源结构调整,真正实现建筑柔性交互
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大背景下,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对负荷侧的柔性互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作为城市电力消耗的主体之一,其空调系统尤其是中央空调水机蕴藏着巨大的柔性调节潜力。山东建筑大学团队在此次项目改造中,提出“无感调节、有感收益”的柔性调控策略。通过高精度负荷预测与智能优化控制,使建筑空调系统能够精准响应电网调峰需求或电力市场价格信号,在确保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实现对其用电负荷的灵活、快速调节。这种能力使得建筑能够深度参与虚拟电厂运营、需求响应以及电力现货市场交易,为建筑业主开辟了通过负荷调节获取额外经济收益的新途径。该技术方案,有效破解了当前空调负荷聚合调控中普遍存在的用户体验与电网需求难以协同、市场激励机制缺失等关键难题,为实现“电网主导调控、市场驱动响应、用户共享红利”的新型负荷管理范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建筑从被动的能源消费者向能源系统主动参与者和价值贡献者的角色转变。
中央空调系统监控管理平台